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舜宾

舜宾

尚书.虞书.舜典》:“宾于四门,四门穆穆。”旧题汉.孔安国传:“四门,四方之门。舜流四凶族,四方诸侯来朝者,舜宾迎之,皆有美德,无凶人也。”

帝舜时,四方诸侯来朝见,舜以宾客之礼迎接。后遂用为帝王招纳贤士之典。

唐.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辟门迎舜宾,比屋封尧德。”


猜你喜欢

  • 吏催租

    宋.费袞《梁溪漫志》:“谢无逸尝从潘邠老求近作,邠老答曰:‘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气所蔽。昨日清卧,闻搅林风雨声,欣然起题其壁云:‘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租人至,遂败意,止此一句奉寄。’”宋潘大

  • 磻溪老

    源见“渭滨垂钓”。原指姜太公吕尚,借指隐居的高士。唐张九龄《骊山下逍遥公旧居游集》诗:“岂与磻溪老,崛起周太师。我心希硕人,逮此问元龟。”清方文《姜先生六十双寿》:“非熊若是磻溪老,此日垂竿竹尚青。”

  • 潘岳望尘

    源见“望尘而拜”。形容文人无行,对权势者卑躬屈膝。唐李瀚《蒙求》:“魏勃扫门,潘岳望尘。”

  • 黑貂裘敝

    源见“季子貂敝”。多形容旅途或客居中处境困顿。黑貂,紫貂。宋刘克庄《沁园春.维扬作》词:“算这边赢得,黑貂裘敝;那边输了,翡翠衾寒。”

  • 向若而叹

    源见“望洋兴叹”。喻看到对方伟大而感叹自己渺小。清钱谦益《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然后乃知夫割剥全史、方隅自命者,未有不望崖而返、向若而叹者也。”偏正 对着海神而感叹。比喻对着高明者自叹不如。《庄

  • 朽索驭马

    《书.五子之歌》:“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孔传:“懔,危貌。朽,腐也。腐索驭六马,言危惧甚。”后以“朽索驭马”喻临事虑危,时存戒惧。多用于君王治国。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故先王懔朽索之驭

  • 恨入骨髓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九:“不想心中气恼,不曾照管得,足下绊上一交,把锅子打做千百来块,将王屠来恨入骨髓。”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十七回:“蔡哀侯始知中了息侯之计,恨之入骨。”后因以“恨入骨髓”、“

  • 马角乌白

    汉代王充《论衡.感虚》:“燕太子丹朝于秦,不得去,从秦王求归。秦王执留之,与之誓曰:‘使日再中,天雨粟,令乌白头,马生角,厨门木象生肉足,乃得归。’当此之时,天地祐之,日为再中,天雨粟,乌白头,马生角

  • 因势利导

    顺着事物的趋势而引导推动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偏正 因,顺着;利导,引导。顺应事物的发展趋势,恰当地加以引号。《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

  • 借箸代筹

    源见“留侯借箸”。指出谋献策。《老残游记》七回:“借箸代筹一县策,纳楹闲访百城书。”连动 借用筷子作为筹码。形容代他人谋划策略。《史记·留侯世家》:“汉王曰:‘何哉?’张良对曰:‘臣请借前箸为大王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