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穷愁著书

穷愁著书

指司马迁撰写《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最后的评语说:虞卿是在穷困愁苦时著书立说的。后以此典比喻穷困潦倒而致力于著书立说的知识分子。虞卿,虞氏,名失传,战国时人。因进说赵孝成王,被任为上卿,称为虞卿。主张以赵国为主,合纵南北各国,联合抗秦。秦、赵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之战前,建议联合楚国、魏国,迫使秦国讲和。后又反对割地给秦。虞卿因为要救魏齐的缘故,不看重万户侯卿相官爵,和魏齐从偏僻小路逃跑,终于离开赵国,来到大梁(今河南开封),处境窘迫。魏齐自杀以后,虞卿郁郁不得志,就著书立说,上从《春秋》里搜集,下从现实中观察,写成了《节义》、《称号》、《揣摩》、《政谋》等,一共八篇。以分析评论国家大事之经验教训,流传于世,称为《虞氏春秋》。太史公说:“然而虞卿若不是穷困愁苦,也不能著书立说,以自我显现流传于后代。”此典又作“虞卿著书”、“虞卿著春秋”、“著穷愁”、“孤愤虞卿”。

【出典】:

史记》卷76《平原君虞卿列传》2375、2376页:“虞卿即以魏齐之故(魏齐原是魏相,曾毒打过范雎。后范雎任秦相,依仗秦国强大,向魏国索要魏齐。魏齐逃躲赵国平原君赵胜家。秦王又向赵王索要,赵王包围平原君赵胜家,要捕魏齐,魏齐逃见虞卿,虞卿弃相印,和魏齐投奔信陵君魏无忌,不见,魏齐羞愤自杀,虞卿被困大梁),不重万户侯(封邑民户万户以上侯爵)卿相之印,与魏齐间行(偏僻小路逃走),卒去赵,困于梁。魏齐已死,不得意,乃著书,上采《春秋》(编年体春秋史,相传是孔丘据鲁国史官编《春秋》整理修订而成),下观近世,曰《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凡八篇。以刺讥国家得失。世传之曰《虞氏春秋》(已失。清·马国翰有《虞氏春秋》一卷。)”“太史公曰:‘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云。’”

【例句】:

唐·韩愈《李员外寄纸笔》:“莫怪殷勤谢,虞卿正著书。” 宋·陈与义《元方用韵见寄》之二:“王湛时须看周易,虞卿未敢著春秋。” 金·元好问《放言》:“韩非死孤愤,虞卿著穷愁” 清·王摅《读侯掌亭遗集感赋》:“姓名梅尉佯狂变,孤愤虞卿著述消。” 王摅《和清风店雪后题壁》:“何以穷愁著书客,独抱一编扬子宅。”


偏正 穷困愁烦时,著书自遣。语本《史记·平原君虞卿传赞》:“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例]“文革”中,林先生受到迫害,可他~,十年之后,成果颇丰。△用于比喻在逆境中做出成就。


【典源】《史记·虞卿列传》:“虞卿既以魏齐之故,不重万户侯卿相之印,与魏齐间行,卒去赵,困于梁。魏齐已死,不得意,乃著书,上采《春秋》,下观近世,曰‘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凡八篇。以刺讥国家得失,世传之曰《虞氏春秋》。”“太史公曰:‘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云。’”

【今译】 战国时虞卿为赵国上卿,为救魏齐,放弃卿位,与魏齐一同出奔到魏国。后在魏国穷困不得意,于是著书,上采孔子《春秋》,下观当代政事,共著述八篇,评论各国得失,世传他的书称为《虞氏春秋》。司马迁说:“虞卿如果不是穷困愁闷,也不会著书留于后世了。”

【释义】 后以此典指穷困学人从事著述。

【典形】 孤愤虞卿、穷愁著书、虞卿著春秋、虞卿著书、著穷愁、穷愁厚虞卿、厌穷愁。

【示例】

〔孤愤虞卿〕 清·王摅《读侯掌亭遗集感赋》:“姓名梅尉佯狂变,孤愤虞卿著述消。”

〔穷愁著书〕 清·王摅《和清风店雪后题壁》:“何以穷愁著书客,独抱一编扬子宅。”

〔虞卿著春秋〕 宋·陈与义《元方用韵见寄》之二:“王湛时须看周易,虞卿未敢著春秋。”

〔虞卿著书〕 唐·韩愈《李员外寄纸笔》:“莫怪殷勤谢,虞卿正著书。”

〔著穷愁〕 金·元好问《放言》:“韩非死孤愤,虞卿著穷愁。”


猜你喜欢

  • 舒帷

    源见“目不窥园”。指董仲舒下帷苦学。亦借指专心读书。唐元稹《献荥阳公诗五十韵》:“仪舌忻犹在,舒帷誓不褰。”

  • 心如古井

    唐孟郊《烈女操》:“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后以“心如古井”形容心境十分平静或一点也不动情。明张景《飞丸记.坚持雅操》:“这样说话,又是计儿赚我,况彼屡露不良,我只心如古井。倘必曲我于从,何惜一死。

  • 流水落花

    形容残春景象。南唐 李煜《浪淘沙》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那顾肯堂重新和了弦弹起来,弹得一时金戈铁马破空而来,一时流水落花悠然而去。”见“落花流水”。南唐·李煜《浪

  • 买牛息戈

    源见“卖剑买牛”。谓止息干戈,重本务农。明何景明《雁门太守行》:“太守下车,买牛息戈。”并列 息戈,停止战争。谓停止战争,从事农业生产。明·何景明《雁门太守行》:“太守下车,~。”△旧作褒义,指击退外

  • 角上汉书

    源见“牛角挂书”。形容刻苦攻读。宋张炎《清平乐.题倦耕图》词:“一犁初卸,息影斜阳下。角上《汉书》何不挂?老子近来慵跨。”

  • 行雨随轩

    同“行县雨随”。北周庾信《周兖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岂直白石开渠,青盐换粟,祥云入境,行雨随轩而已哉!”

  • 相庆弹冠

    见“弹冠相庆”。明·王世贞《鸣凤记·忠良会世》:“喜入朝~,应须颂当年蓄怨,把遗忠弃节,图绘凌烟。”【词语相庆弹冠】  成语:相庆弹冠

  • 泰山妇人哭

    《礼记.檀弓下》:“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使子路问之,……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

  • 七叶珥貂

    源见“金张许史”。借指世代显贵。《汉书》谓金日䃅七世为皇帝近臣。珥貂,貂尾,汉代侍中、中常侍等官插于冠上为饰。唐骆宾王《上齐州张司马启》:“千年御鹤,振仙气于帝里;七叶珥貂,袭荣光于戚里。”【词语七叶

  • 操戈入室

    源见“膏肓墨守”。指以其人之说反驳其人。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柳宗元爱《国语》,爱其文也;非《国语》,非其义也……好而知恶,宗元于《国语》有焉。论者以柳操戈入室,弗察者又群然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