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祢衡怀刺

祢衡怀刺

后汉书.祢衡传》:“〔祢衡(字正平)〕建安初,来游许下,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后用为求人引荐的典故。清尤侗《放歌五首》之一:“冯驩弹铗不见听,祢衡怀刺谁能投?丈夫出门无知己,不如还家对妻子。”


【典源】《世说新语·言语》“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条注引 《文士传》 曰:“以建安初北游,或劝其诣京师贵游者,衡怀一刺,遂至漫灭,竟无所诣。”《后汉书·文苑列传·祢衡传》:“建安初,来游许下,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

【今译】 后汉祢衡字正平,年轻有才学,但狂傲自负,目空他人。建安年间来京都一带游访,怀里藏着一枚名刺,准备拜谒时用。但竟没有他认为可以拜访的,以至名刺上的字都磨掉了。

【释义】 后以此典指拜访他人; 或指无人可访,得不到接纳。

【典形】 怀刺、漫灭怀中刺、祢刺、祢衡刺、袖中漫刺、一刺空磨、怀中字漫灭。

【示例】

〔怀剌〕唐·骆宾王《上齐州张司马启》:“瞻言前古,徒欲思齐; 俯惟当今,空劳怀刺。”

〔漫灭怀中刺〕 清·钱谦益《宋比玉过访虞山》之一:“看君漫灭怀中刺,恰称闲门有雀罗。”

〔祢刺〕 明·李东阳《刑部郎中括苍金君》:“徐歌漫有临岐赠,祢刺深劳昨夜通。”

〔祢衡刺〕 宋·陆游《寄题王才臣山居》:“出游耻怀祢衡刺,归卧尽读倚相书。”

〔袖中漫刺〕 宋·黄庭坚《次韵笑邢敦夫》:“过阅王公门,袖中有漫刺。”

〔一刺空磨〕 清·黄景仁《重至当涂怀稚存》之二:“六棺未葬悲元振,一刺空磨叹祢衡。”


猜你喜欢

  • 文章千古事

    意谓文章是流传千古的不朽事业。语出唐.杜甫《偶题》:“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程云《半边天群星灿烂》:“‘文章千古事’。俗文学如果俗到庸俗的地步,社会、大众、历史都会对它作出应有的判决。”(《长江日

  • 弊梓擢秀

    参见:木荟豫章

  • 人强胜天

    天:泛指自然界。 人力强可以战胜大自然。语出《逸周书.文传》:“兵强胜人,人强胜天。”《亢仓子.政道》:“水旱由天,理乱由人。若人事和理,虽有水旱,无能为害,尧汤是也。故周之秩官云:‘人强胜天。’”

  • 曳尾

    同“曳尾泥涂”。宋黄庭坚《次韵文潜同游王舍人园》:“故作龟曳尾,颇深漆园方。”【词语曳尾】   汉语大词典:曳尾

  • 奋矜

    自我夸耀。《荀子.正名》:“有兼听之明,而无奋矜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兼听:虚心倾听各方意见。兼覆:广为覆盖,此指美德广大。伐德:自夸美德。【词语奋矜】   汉语大词典:奋矜

  • 钧天宴

    同“钧天广宴”。宋刘克庄《贺新郎.再和前韵》词:“梦断钧天宴。怪人间,曲吹别调,局翻新面。”

  • 摽梅

    《诗经.召南.摽有梅》(有:语助词):“摽(音biào)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指国君以外卿大夫及士诸掌事者),迨其吉兮。”摽,掉落。梅子成熟时,自然落地。相传周时,女子到结婚年龄,便都及时出嫁。后

  • 书纸尾

    唐.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丞位高而偪,例以嫌,不可否事。文书行吏抱成案诣丞,卷其前,钳以左手,右手摘纸尾,雁鹜行以进,平立睨丞曰:‘当署。’丞涉笔占位署惟谨。”县丞是副职,其职位虽高,但上有令长之

  • 凫短不能长

    同“凫胫鹤膝”。明冯惟敏《醉太平.家训》曲:“须知凫短不能长,再休提勉强。”

  • 朝闻道,夕死可矣

    早晨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是可以的。 表示求知心切。语出《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汉书.夏侯胜传》:“胜、霸既久系,霸欲从胜受经。胜辞以罪死。霸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胜贤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