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不知道就深以为耻。形容治学严以律己。陶弘景(456-536年),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字通明,齐时拜为左卫殿中将军,后隐居句曲山(今茅山),梁武帝以礼聘之不出。朝廷每遇有疑难之事,便派人到山
源见“渭城”。表现伤别之情。宋张炎《摸鱼子.别处梅》词:“叹西出阳关,故人何处,愁在渭城柳。”
源见“望梅止渴”。对酸梅子的戏谑语。宋沈括《梦溪笔谈.讥谑》:“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又谓鹅为‘右军’。有一士人遗人醋梅与燖鹅,作书云:‘醋浸曹公一瓮,汤燖右军两只,聊备一馔。’”
《论语.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后以“敏求”谓勉力以求。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好古敏求者,好古人之学而敏求此心之理耳。”【词语敏求】 汉语大词典:敏求
把孝顺父母的心移到对君主尽忠上去。《孝经.广扬名章》:“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见“移孝为忠”。谢觉哉《爱父母》:“它是利用人类热爱父母——‘孝亲’的自然伦理,来抬高为封建阶级服务的‘忠君’的人
源见“萱草忘忧”。谓不能忘忧。南朝 宋谢惠连《西陵遇风献康乐》诗:“积愤成疢痗,无萱将如何?”【词语无萱】 汉语大词典:无萱
源见“使臣星”。指到蜀地的朝廷使者。宋苏轼《送家安国教授归成都》诗:“新科复旧贯,童子方乞灵。须烦凌云手,去作入蜀星。”
唐李白《襄阳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后以“清风不用钱”谓良辰美景,取之在我,用之无竭。宋杨无咎《清平乐.熟水》词:“归去北窗高卧,清风不用论钱。”
《旧唐书.柳公权传》:“文宗夏日与学士联句,帝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公权续曰:‘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时丁、袁五学士皆属继,帝独讽公权两句,曰:‘辞清意足,不可多得。’乃令公权题于殿壁。
传说羚羊夜宿时,将角悬挂树上,足不着地,猎人因此寻找不到它的踪迹。 常用以比喻诗文意境超脱,不着形迹。语出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诗者,吟咏性情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