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盛气凌人

盛气凌人

形容以骄横的气焰对待他人。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死,赵孝成王即位。因为年轻,由其母赵太后主持政事。这时,秦国乘赵国之危,发兵攻赵。赵国被迫向齐国求救。齐国提出,必须以赵太后的幼子长安君作为人质,齐国才肯出兵。赵太后不肯,大臣纷纷进谏。赵太后公开对臣下宣称,有再在我面前提出让长安君作人质的,我这个老婆子一定要往他脸上吐唾沫,把他轰出去。这时,一名名叫触龙的官员要见太后,太后正在火头上,便气呼呼地让他进来。开始时触龙并不提让长安君为质之语,而是叙长道短,待其平静下来后,才提出爱护子女,应当为其计深远。一席话,说得赵太后口服心服,立刻下令让长安君到齐国为质,从而换得齐国出兵救赵,挽救了赵国。

【出典】:

战国策·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

【例句】:

南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五·教人》:“凡事谦恭,不得尚气凌人,自取耻辱。” 清·曾国藩《家书》:“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以盛气凌我。”


主谓 凌,欺负。以骄横的气势欺负人;以威严的气势压人。王任重《来一个打鬼运动》:“~不对,但必须盛气凌鬼。”△贬义。用于人品方面。→咄咄逼人↔虚己受人 虚怀若谷。 也作“盛气临人”。


【词语盛气凌人】  成语:盛气凌人汉语词典:盛气凌人

猜你喜欢

  • 知止不辱

    见“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元史·察罕传》:“(察罕)尝以病请告,暨还朝,帝御万岁山圆殿……顾李孟曰:‘~,今见其人。’”【词语知止不辱】  成语:知止不辱汉语大词典:知止不辱

  • 击角歌

    同“饭牛歌”。唐鲍溶《秋思》诗:“徒为击角歌,且惭雕剑字。”【词语击角歌】   汉语大词典:击角歌

  • 及锋而试

    《史记.高祖本纪》:“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企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谓乘军中士气旺盛之时用之。后以“及锋而试”比喻趁人有为之时加以任用。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七:“今之论人才者多称及

  • 汗马之功

    同“汗马之劳”。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遂良出自草茅,无汗马之功,蒙先帝殊遇,以有今日。”见“汗马之劳②”。《元史·陈颢传》:“臣无~,又乏经济之略,一旦置之政涂,徒速臣咎。”【词语汗马之功】  

  • 斫轮

    《庄子.天道》:“(齐)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扁是齐国匠人的名字)斫轮(斫雕制造车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曰:‘已死矣。’

  • 宓子弦歌

    同“宓子弹琴”。清袁枚《虞山小住赠许芝田明府》诗:“宓子弦歌宜小邑,许由家世本无民。”

  • 牛衣病卧

    源见“牛衣对泣”。形容贫病交迫。宋刘克庄《沁园春.再和林卿韵》词:“便羊裘归去,难留严子;牛衣病卧,肯泣王章?”【词语牛衣病卧】  成语:牛衣病卧汉语大词典:牛衣病卧

  •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宋苏轼《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后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形容拿不完,用不尽,非常丰富。清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

  • 倾刻开花

    参见:湘子染花

  • 橘里人

    同“橘中叟”。清 黄鷟来《挽赵来夫和其重游华首台》诗:“卧高不碍粱边枕,弈罢终同橘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