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百尺竿头

百尺竿头

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上:“教坊有王大娘者,善戴百尺竿,竿上施木山,状瀛洲、方丈,令小儿持绛节,出入于其间,歌舞不辍……”

后因以“百尺竿头”喻空中杂技,如宋.晏殊《题咏上竿伎》:“百尺竿头褭褭身(褭,音niǎo,柔弱摇曳的样子),足腾振挂骇旁人。”又用以形容旗帜,如唐.李商隐《咏史》:“北湖南埭(音dài,土坝)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又喻船桅竿,如唐.吴融《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又引申喻居高位,如宋.陈从易《贺王钦若罢相帅》诗:“千重浪里平安过,百尺竿头稳下来。”又因诗僧招贤有“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参见《五灯会元.长沙景岑禅师》)之句,世人遂用以喻已有成就,但仍须更进一步,如元.张养浩《折桂令》曲:“功名百尺竿头,自古及今,有几个干休。”


偏正 ①桅杆及杂技长竿的顶端。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中:“旧书南厅壁间有晏元献(晏殊)《题咏上竿伎》一诗云:‘~袅袅身,足腾跟挂骇旁人。’”△用于指物方面。②比喻非常高的官位和功名。元·张养浩《折桂令》:“功名~,自古及今,有几个干休。”△多用于功名方面。③比喻学问、事业有极高的成就。夏衍《文艺与体育的因缘》:“我希望我国的体育事业~,日新月异。”△多用于事业方面。④比喻道行达到非常高的境界。宋·普济《五灯会元·径山杲禅师法嗣·天童净全禅师》:“~须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多用于佛教方面。也作“更进一竿”。


【词语百尺竿头】  成语:百尺竿头汉语词典:百尺竿头

猜你喜欢

  • 随其流而扬其波

    随从世俗,与之同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 邵平圃

    同“邵平田”。元许有孚《摸鱼子》词:“有双桧亭台,万荷池沼,安我邵平圃。”【词语邵平圃】   汉语大词典:邵平圃

  • 金鸡鸣

    旧题汉.东方朔《神异经.东荒经》:“扶桑山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潮水应之矣。”“金鸡”即神话传说中的“天鸡”,其一鸣即可唤起天下的鸡鸣。后以此典喻咏天亮。唐.韩

  • 曝芹

    同“曝背食芹”。明 唐玉《谢冠宾赞》:“谩有某物,少寓谢忱。愧非酬宾之礼,聊申曝芹之私。”【词语曝芹】   汉语大词典:曝芹

  • 睅目皤腹

    《左传。宣公二年》:“宋城,华元为植,巡功。城者讴曰:‘睅其目,皤其腹,弃甲而复,于思于思,弃甲复来。’”宋国修筑城墙,由华元担任工程监督。筑城工人唱:“睁着两只大眼睛,挺着一个大肚子,被敌人(郑国)

  • 民不堪命

    不堪:受不了。命:政令,法令。 人民忍受不了暴虐的政令。语出《左传.桓公二年》:“宋殇公立,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国语.周语上》:“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韦昭注:“言民不堪暴

  • 鞭长莫及

    形容由于条件不具备,力不从心。比喻力所不及。公元前595年,楚庄王率兵攻宋。次年春,宋国告急于晋,晋景公打算率兵救援。晋大夫伯宗说,不行。古人说,鞭子虽然长,达不到马肚子。上天正在保祐楚国,不能和他竞

  • 阿保之劳

    见“阿保之功”。《晋书·顾和传》:“帝以保母周氏有~,欲假其名号,内外皆奉诏。”【词语阿保之劳】  成语:阿保之劳汉语大词典:阿保之劳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意思是说老百姓连死都不怕,怎么可以用死来威胁他们呢?老子说,人民不怕死,为什么用死来吓唬他们?如果人们果真怕死,对于那些捣乱的人,我就把他们抓来杀掉。【出典】:《老子》74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乱丝理

    三国吴.谢承《后汉书》:“方储为郎中。章帝使文郎居左,武郎居右。储正住中,曰:‘臣文武兼备,在所施用。’上嘉其才,以繁乱丝付储,使理。储拔佩刀三断之,对曰:‘反经任势,临事宜然。’”(据《事类赋.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