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疾雷破柱

疾雷破柱

源见“未惊雷破柱”。形容雷声的迅急猛烈。宋刘筠《即目》诗:“疾雷徒破柱,幽草不迎凉。”


【典源】《世说新语·雅量》:“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注引《语林》 曰:“ (夏侯) 太初从魏帝拜陵,陪列于松柏下。时暴雨霹雳,正中所立之树。冠冕焦坏,左右睹之皆伏,太初颜色不改。”《太平御览》卷十三引晋·曹嘉之《晋纪》曰:“诸葛诞以气迈称。常倚柱读书,霹雳震其柱,诞自若。”

【今译】 魏晋时夏侯玄 (字太初) 曾倚柱作书,时逢暴雨,霹雳击中其柱,衣服都被烧焦,而夏侯玄神色自若,依旧书写。又诸葛诞亦有类似事。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胆量过人,处变不惊; 也用以形容雷电。

【典形】 疾雷破柱、雷破柱、破柱、庭柱裂、倚柱惊雷、震楹书。

【示例】

〔疾雷破柱〕 宋·刘筠《即目》:“疾雷徒破柱,幽草不迎凉。”

〔雷破柱〕 唐·李商隐《异俗》:“未惊雷破柱,不报水齐檐。”

〔破柱〕 宋·黄庭坚《谢公择舅分赐茶》之二:“乞与降魔大圆镜,真成破柱作惊雷。”

〔庭柱裂〕 清·黄遵宪《纪事》:“笑激屋瓦飞,怒轰庭柱裂。”

〔倚柱惊雷〕 北周·庾信《奉和赵王喜雨》:“投壶欲起电,倚柱稍惊雷。”

〔震楹书〕 隋·辛德源《霹雳引》:“碎枕神无绕,震楹书自若。”


猜你喜欢

  • 玉凫

    晋王嘉《拾遗记.后汉》载:汉灵帝耽于淫乐,建裸游馆,日夜乘船游漾。选玉色宫人掌篙楫,故使舟覆,乃奏《招商》之歌,曰:“惟日不足乐有馀,清丝流管歌玉凫。”本喻水中的裸女。后以“玉凫”指美女。清汪懋麟《春

  • 射虎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六第二十四章:“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饮羽,下视知其石也,因复射之,矢跃(汉.刘向《新序.杂事四》作“摧”,《艺文类聚》卷七十四与《太平御览》卷五十一

  • 落尘

    同“歌落梁尘”。唐黄滔《答陈磻隐论诗书》:“亦犹琴之舞鹤跃鱼,歌之遏云落尘。”【词语落尘】   汉语大词典:落尘

  • 捋髭钱

    宋.郑文宝《江表志》载:南唐张崇帅庐州,好为不法,士庶苦之。尝入觐,江都、庐人幸其改任,皆相谓曰:‘渠伊必不复来矣。’崇归,闻之,计口征“渠伊钱”。明年,再入觐,盛有罢府之耗,人不敢指实,皆道路相目,

  •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后以“明察秋毫,不见舆薪”比喻为人精明过头,见小而不见大。其他 目光敏锐,可看清秋天鸟兽新生的毫毛,却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但

  • 技痒

    汉.应劭《风俗通义》六《筑》:“(高)渐离变名易性,为人庸保,……闻其家堂上客击筑,伎痒,不能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文选》晋.潘安仁(岳)《射雉赋注》引《风俗通》作“伎养”。也作“伎罝”。指有所

  • 周梦蝶

    源见“庄周梦蝶”。谓物我难分。表示解悟人生。元耶律楚材《谢王清甫惠书》诗:“只道昔年周梦蝶,却疑今日我为鱼。”

  • 腰常折

    同“腰恒折”。宋陈与义《元方用韵见寄》之二:“不辞彭泽腰常折,却得邯郸梦少留。”

  • 心无城府

    见“胸无城府”。明·袁宏道《寿曾太史封公七十序》:“余闻封公貌无文饰,~,鹿豕木石之辈,尔而汝之,无忤色焉。”《歧路灯》10回:“这表弟是个最好的,为人~,诸事豪爽。”【词语心无城府】  成语:心无城

  • 顽石点头

    源见“生公点石头”。比喻道理说得透彻,令人信服。清蒋士铨《香祖楼.情转》:“陛下这番劝化,可令顽石点头、泥牛转磨矣。”主谓 形容道理讲得透彻,说服力强,足以使人信服。语本晋·无名氏《莲社高贤传·道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