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一丘一壑”。指隐逸的心愿。金王若虚《茅先生道院记》:“予世之散人也,才能无取于人,而功名不切于己,虽寄迹市朝,而丘壑之念未尝一日忘。”
同“幕燕”。南朝 梁庾肩吾《和晋安王咏燕诗》:“可怜幕上燕,差池弄羽衣。”
《汉书.眭弘传》载:孝昭 元凤三年正月,泰山 莱芜山南“有大石自立,高丈五尺,大四十八围,入地深八尺,三石为足。”又:“上林苑中大柳树断枯卧地,亦自立生,有虫食树叶成文字,曰‘公孙病已立’。”眭弘推《
同“圯桥书”。宋苏轼《张竞辰永康所居万卷堂》诗:“留侯之孙书满腹,玉函宝方何用读。濠梁空复五车多,圯上从来一篇足。”
遑:闲暇。恤:担忧。 哪有闲工夫担心以后的事呢。 表示顾不上以后的事。语出《诗.邶风.谷风》:“我躬不恤,遑恤我后。”汉.张衡《西京赋》:“取乐今日,遑恤我后。”
恶( ㄨˋ wù ):厌恶,憎恶。 指做了错事、坏事而感到羞耻、憎恶的心情,人人都有。语出《孟子.告子上》:“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明.无名氏《杨家府演义》二卷:“孟良曰:‘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某
源见“酒漉纱巾”。用头巾滤酒。接䍦,古代头巾的一种。清吴伟业《题归元恭僧服小像》诗:“接䍦漉酒科头坐,只作先生醉里看。”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十二年,上疏曰:‘……昔苏武留匈奴中尚十九年,今臣幸得奉节带金银护西域,如自以寿终屯部,诚无所恨,然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臣不敢望到酒泉郡,
《史记.秦始皇本纪》:“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率群下以造谤。”后以“心非巷议”指心中不满私下议论。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三》:“凡妇人女子……敬信四神,无敢有心非巷议者。”清
源见“暗香疏影”。形容梅影香魂。宋姚勉《声声慢.和徐同年梅》词:“西湖有人觅句,但知渠,清浅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