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犯天下之不韪

犯天下之不韪

左传.隐公一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韪:对,是。后以犯天下之不韪谓公然去敢干天下人认为最大的错事。亦作“冒天下之大不韪”。

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三.正始》:“自正始以来,而大义之不明,遍于天下。如山涛者,既为邪说之魁,遂使嵇绍之贤,且犯天下之不韪,而不顾夫邪正之说不容两立。”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第三顾虑苏联和欧洲的人民以及各国的人民反对它,它得冒天下之大不韪。”


见“冒天下之大不韪”。章炳麟《革命之道德》:“自正始以来,大义不明……遂使嵇绍之贤,且~而不顾。”


【词语犯天下之不韪】  成语:犯天下之不韪汉语词典:犯天下之不韪

猜你喜欢

  • 耆英社

    源见“洛阳耆英会”。年高望重者的会社。宋刘克庄《鹊桥仙.林侍郎生日》词:“出通明殿,入耆英社,谁似侍郎洪福?”【词语耆英社】   汉语大词典:耆英社

  • 东来紫气

    源见“紫气东来”。指出现圣贤或降临祥瑞。唐杜甫《秋兴》诗之五:“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宋杨万里《送俞宪羊面》书:“日扫花径,以俟东来之紫气。”见“紫气东来”。清·魏子安《花月痕》23回:“

  • 写芭蕉

    宋.曾慥《类说》卷五十八引陆羽《怀素传》:“疏放不拘细行,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贫无纸,乃种芭蕉万余株,以供挥酒。”后遂以此典故喻大量书写。元.张可久〔中吕

  • 紫宫雌雄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一百十四《载记.苻坚下》:“初,坚之灭燕,冲姊为清河公主,年十四,有殊色,坚纳之,宠冠后庭。冲年十二,亦有龙阳之姿,坚又幸之,姊弟专宠,宫人莫进。长安歌之曰:‘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

  • 垓下闻歌

    源见“四面楚歌”。谓穷途受困,处境孤危。柳亚子《奇泪》诗:“少日燕然曾草檄,即今垓下怯闻歌。”

  • 黄犬

    同“黄耳犬”。明单本《蕉帕记.备聘》:“佳兆托红鸳,好信凭黄犬。”【词语黄犬】   汉语大词典:黄犬

  • 种桃道士归何处

    栽种桃树的道士不知到哪里去了。 常用以抒发旧地重游、物是人非的感叹。语出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清.孔尚任《桃花扇小识》:“人面耶?桃花耶?虽历千百春,艳红相映

  • 北斗喉舌

    《后汉书.李固传》:“今陛下之有尚书,犹天之有北斗也。斗为天喉舌,尚书亦为陛下喉舌。斗斟酌元气,运平四时。尚书出纳王命,赋政四海,权尊势重,责之所归。”东汉人李固,曾用北斗为天的喉舌比喻尚书为皇帝的喉

  • 民心襦袴

    源见“歌五袴”。指百姓向往惠政。宋葛长庚《沁园春.送王侍郎帅三山》词:“君知否,是民心襦袴,吏胆冰霜。”

  • 郢才

    同“郢匠”。明李东阳《雪》诗:“郢才工已甚,迟拙幸无嫌。”【词语郢才】   汉语大词典:郢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