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燕颔虎头

燕颔虎头

源见“封侯万里”。能立功封侯者的相貌。《花月痕》四二回:“总兵燕颔虎头,后来功名鼎盛。”


见“燕颔虬须”。《花月痕》42回:“总兵~,后来功名鼎盛,如何会死?”


【典源】 《东观汉记·班超》:“(班)超行诣相者,曰:‘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超问其状,相者曰:‘生燕颔虎头,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 《后汉书·班超列传》亦载。“燕颔虎头”作“燕颔虎颈”。

【今译】 后汉班超家贫,为官抄写文书以养活母亲,但素有大志。一次他去看相,相者对他说:“阁下现时虽是个平常书生,然而当封侯万里之外。”班超请问原由,相者说:“阁下生得燕颔虎头,能飞而可以食肉,这是万里侯的骨相。”后班超果然奉使西域,建立大功,被封为定远侯。

【释义】 后以此典称赞人相貌不凡,可以发达显贵,建功立业。

【典形】 定远封、飞而食肉、封侯万里、虎头、虎头班、虎头食肉、虎头燕颔、食肉、食肉相、万里虎食肉、万里相、燕颔、燕颔虎头、燕颔班超、燕颔封侯、定远侯、飞食肉、肉食相、万里侯、食肉飞、虎头班定远、食肉飞万里、封侯骨、燕颔书生、封侯颅、万里虎头、飞燕颔。

【示例】

〔定远封〕 南朝梁 · 沈约 《白马篇》:“匪期定远封,无羡轻车官。”

〔飞而食肉〕 清·黄景仁《送春》:“飞而食肉负骨相,老饕大嚼聊为生。”

〔封侯万里〕 宋·黄庭坚《水龙吟·黔守曹伯达》:“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象。”

〔虎头〕 明·沈明臣 《顾晋卿席上》:“谁道虎头非将种,请缨从古是书生。”

〔虎头班〕 明·徐渭《长洲孔君以儒生取官》:“长歌送出塞,终是虎头班。”

〔虎头食肉〕 宋·苏轼《闻乔太博换左藏》:“马革裹尸真细事,虎头食肉更何人。”

〔虎头燕颔〕 清 · 孔尚任 《桃花扇》:“七尺昂藏,虎头燕颔如画,莽男儿走遍天涯。”

〔食肉〕 宋·陆游《自笑》:“食肉定知无骨相,珥貂空自诳头颅。”

〔食肉相〕 清·王维坤《寄慰乾一落第》:“我辈都非食肉相,古人常作酒家傭。”

〔万里虎食肉〕 金·元好问《寄赠庞汉茂宏》:“万里虎食肉,一鸣鸡长雄。”

〔万里相〕 唐·虞世南《从军行》:“方知万里相,侯服有光辉。”

〔燕颔〕 唐·高适《自武威赴临洮》:“燕颔知有待,龙泉惟所操。”

〔燕颔虎头〕 清·黄鷟来《题吴方来灌花图》:“丈夫遇合自有时,燕颔虎头何足尚。”


【词语燕颔虎头】  成语:燕颔虎头汉语词典:燕颔虎头

猜你喜欢

  • 长门怨

    乐府诗集《长门怨.解题》:“乐府解题曰:‘长门怨者,为陈皇后作也。后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闻司马相如工文章,奉黄金百斤,令为解愁之辞,相如为作长门赋,帝见而伤之,复得亲幸。后人因其赋而为长门怨也。’”

  • 不知丘

    源见“东家丘”。谓不知孔子是圣贤。宋苏轼《代书答梁先》诗:“鲁人岂独不知丘,蹸藉夫子无罪尤。”

  • 桔奴

    或作“木奴”,谓柑桔。晋代习凿齿《襄阳耆旧传》记三国时吴李衡“密遣客人十人,往武陵龙阳泛舟作室,种桔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每恐吾治家事,故穷如是。然吾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匹绢,亦当足用尔。’

  • 过化存神

    《孟子.尽心上》:“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后以“过化存神”谓圣人所到之处,人民无不被感化,而永远受其精神影响。《论语.学而》“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宋朱熹集注:“圣

  • 治大国若烹小鲜

    小鲜:小鱼。 治理大国好像烹煮小鱼一样(不要常常扰动它)。 表现古代道家“清静无为”的政治思想。语出《老子》六〇章:“治大国若烹小鲜。”《韩非子.解老》:“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

  • 操刀资

    源见“操刀伤锦”。喻指为官治政的本领。明皇甫汸《过武城言子祠》诗:“谅乏操刀资,惧贻制锦羞。”

  • 伯牙绝弦

    源见“伯牙鼓琴”。悲叹知音已去再难得。多以表示对亡友的痛悼。《三国志.王粲等传》:“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唐温庭筠《哭王元裕》诗:“闻说萧郎逐逝川,伯牙因此绝清弦。”主谓

  • 嫉恶如仇

    亦作“嫉恶若仇”。对坏人坏事如同对仇敌一样憎恨。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蔡木龛》:“〔翁〕嫉恶如仇,有所白眼者,出一语必刺入骨。”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六:“公一时忠愤激发,嫉恶若仇,容或偶为此

  • 若要不知,除非莫为

    表示只要作了坏事,终究会被人发觉。语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后多引作〔若要不知,除非莫为〕。《三国演义》五四回:“国太曰:‘若要不知,除非莫为。满城百姓,

  •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缕:线。恒:常。 常用作劝人爱惜粮食、爱惜物力之语。语出清.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梁斌《红旗谱》卷一:“古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