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洞庭张乐

洞庭张乐

庄子.天运》:“北门城问于黄帝曰:‘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注:咸池,古乐名,传说为黄帝之乐。洞庭,广庭;洞庭之野,指天地之间),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注:怠,指恐惧之心消退),卒闻之而惑(注:惑,指陶醉于其声而如同暗惑一般),荡荡默默(注:荡荡,平易:默默,无知貌),乃不自得。’帝曰:‘汝怠其然哉!……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

庄子想说明“至乐”之理,故借黄帝与其臣子北门城的对话而加以说明。北门城不悟“至乐”之道,故初闻其声感到惊惧,再闻其声,稍悟其旨,恐惧之心退息。最后再赏,知与天地礼义相合,于是陶醉其声,如同暗惑一般。听其音再体悟其玄理,更觉荡荡无偏,默默无知,呈现物与我皆忘之感。所谓“至乐”,按黄帝说法是最上乘之乐,它必须顺乎天理,应乎自然,得之于心,随心适性,然后才发之为声,奏之成曲。就是说,它是黄帝崇高的德行教化与高超的乐声相结合的产物一一此即所谓“咸池之乐”。后因以“洞庭张乐”用为至乐之典。

宋.辛弃疾《水龙吟.题雨巖。巖类今所画观音补陀。巖中有泉飞出,如风雨声》词:“不然应是,洞庭张乐,湘灵来去。”


【典源】《庄子·天运》:“北门成问于黄帝曰:‘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 荡荡默默,乃不自得。’”《庄子·至乐》:“咸池九韵之乐,张之洞庭之野,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不入,人卒闻之,相与还而观之。”

【今译】 北门成问黄帝说:“您在洞庭之野 (相传在天池之间) 演奏《咸池》大乐,我初听时感到害怕,再听时畏惧减退,最后听时就心神摇荡,口不能言,以至把音乐和我自己都忘掉了。”

【释义】 后以此典指演奏盛大音乐;也用以咏黄帝事。

【典形】 洞庭张乐、黄帝乐、咸池奏、轩皇张乐、鱼龙舞洞庭、张洞庭、张乐、张乐洞庭、乐奏洞庭、咸池韵。

【示例】

〔洞庭张乐〕 南朝齐·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

〔黄帝乐〕 宋·陈与义《居夷行》:“洞庭叶稀秋声歇,黄帝乐罢川杲杲。”

〔咸池奏〕 唐·李适《唐中和乐舞辞》:“顾非咸池奏,庶协南风薰。”

〔轩皇张乐〕 宋·陆游《岳阳楼》:“轩皇张乐虽已矣,此地至今朝百灵。”

〔鱼龙舞洞庭〕宋·苏轼《宿建封寺晓登尽善亭》之一:“君王自北西巡狩,再使鱼龙舞洞庭。”

〔张洞庭〕宋·黄庭坚《再次孔四韵》:“端可张洞庭,寥阔世未信。”

〔张乐〕 北周·庾信《贺新乐表》:“臣等并预钧天,同观张乐,轩墀弘敞,栏槛眺听。”

〔张乐洞庭〕 清·钱谦益 《炼丹台》:“张乐洞庭野,采药黟山巅。”


猜你喜欢

  • 白驹远志

    源见“白驹空谷”。谓贤人乘白驹远去不仕。借指友人疏远于己。汉王粲《赠士孙文始》诗:“虽则同域,邈其迥深。白驹远志,古人所箴。允矣君子,不遐厥心。既往既来,无密尔音。”

  • 文以载道

    宋.周敦颐《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题注:“此言文以载道,人乃有文而不以道,是犹虚车而不济于用者。”载:装载,引申为阐发。道:道理,原指封建伦理道德的准则,现

  • 千人活

    《汉书.元帝后传》:“(王)贺字翁儒。为武帝绣衣御史,遂捕魏郡群盗坚卢等党与,及吏畏懦逗留当坐者,翁儒皆纵不诛。它部御史暴胜之等奏杀二千石,诛千石以下,及通行饮食坐连及者,大部至斩万余人,语见《酷吏传

  • 漏泽园

    宋徐度《却扫编》卷下:“漏泽园之法起于元丰间。初,予外祖以朝官为开封府界使者……四望积骸蔽野,皆贫无以葬者委骨于此。意恻然哀之,即具以所见闻,请斥官地数顷以藏之,即日报可。神宗乃命外祖总其事。”后以官

  • 卖药逃名

    同“卖药藏名”。唐皇甫冉《卖药人处得南阳朱山人书》诗:“卖药何为者,逃名市井居。”

  • 咒莲生钵

    《晋书.艺术传.佛图澄》:“佛图澄,天竺人也。本姓帛氏。少学道,妙通玄术。永嘉四年,来适洛阳,自云百有馀岁,常服气自养,能积日不食。……石勒屯兵葛陂,……澄投勒大将军郭黑略家,……勒召澄,试以道术。澄

  • 付之一炬

    一把火烧光。唐代杜牧《阿房宫赋》:“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宋代苏轼《观烧》诗:“方知一炬力,尽洗狐兔群。”又《仆曩于长安陈汉卿家见吴道子画佛,碎烂可惜……》诗:“不须更用博麻缕,付与一炬随飞烟。”博麻

  • 家鸡

    源见“家鸡野雉”。喻指家传的书法技艺。宋苏轼《答孔周翰求书》诗:“征西自有家鸡肥,太白空惊饭山瘦。”亦借指自己诗文的技法和风格。元耶律楚材《赠高善长一百韵序》:“〔高善长〕与龙岗居士善,尤长于诗,而酷

  • 鬼可卖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宋定伯》:“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

  • 狐濡尾

    《易.未济》:“未济,亨,小狐汽济,濡其尾,无攸利。”狐能渡水,但如果尾巴沾湿了,就渡不过去。小狐勇于渡,不知谨慎,故沾湿其尾,不能渡水。后以“狐濡尾”比喻始易终难。汽:接近。濡,沾湿。攸: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