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不稂不莠。稂,莠,皆田间杂草。不稂不秀,原指田间无杂草,后则喻人不成材或没出息。《诗经》里有首诗说,发了芽,出了苞,皮儿坚,果实好。没有童梁,没有狗尾草。捉掉那螟虫和螣虫,蟊虫贼虫都除掉。别让它们
源见“司马昭之心”。指人所共知的野心。清黄宗羲《御史余公墓志铭》:“尾大末强,路人皆知,不敢声扬,公独奋笔。”《野叟曝言》七二回:“秦桧之恶,路人皆知。”主谓 过路人个个都知道。比喻人所共知。语本《汉
源见“竹马交迎”。称美州郡地方官吏施行仁政,广受欢迎。唐刘禹锡《送裴司徒令公自东都留守再命太原》诗:“爱棠馀故吏,骑竹见新童。”
《晋书.后妃传上.胡贵嫔传》:“胡贵嫔名芳……时帝多内宠……然芳最蒙爱幸,殆有专房之宠焉,侍御服饰亚于皇后。帝尝与之摴蒱,争矢,遂伤上指。帝怒曰:‘此固将种也!’芳对曰:‘北伐公孙,西拒诸葛,非将种而
汉.枚乘《七发》:“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至则未见涛之形也,徒观水力之所到,则䘏然足以骇矣。观其所驾轶者,所濯拔者,所扬汩者,所温汾者,所涤汔者,虽有心略辞给,固未能
汉扬雄《法言.学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李轨注:“金宝其口,木质其舌,传言如此,则是仲尼常在矣。”汪荣宝义疏:“使诸儒金口而木舌者
《楚辞.九辩》:“骐骥伏匿而不见兮,凤凰高飞而不下。”王逸注:“仁贤幽处而隐藏也。”后以“伏骥”比喻贤者隐居不仕。明 王錂《春芜记.访友》:“纵是埋尘空伏骥,还怜倾盖似登龙。”同“伏枥骥”。清吴嘉纪《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起自寒苦》:“王播少孤贫,尝客扬州 惠昭寺 木兰院,随僧斋餐。诸僧厌怠,播至,已饭矣。后二纪,播自重位出镇是邦,因访旧游,向之题已皆碧纱幕其上。播继以二绝句曰:‘……上堂已了各西东
《北堂书钞》卷四十五“愤气生虫”引《东方朔别传》:“孝武皇帝时,上行甘泉,至长陵平阪上,驰道中有虫伏地,而赤如生肝状,头目齿鼻尽具。上令朔视之。还曰:‘怪哉!’上曰:‘谓何也?’曰:‘秦始皇拘系无道,
同“弄玉乘鸾”。宋吴泳《清平乐.寿吴毅夫》词:“峨冠蝉尾翛翛,整衣鹤骨彯彯。闻道彩云深处,新添弄玉吹箫。”此借指吴毅夫的新宠。【典源】 汉·刘向 《列仙传》:“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