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治天下匠

治天下匠

治:治理。天下:国家。匠:有专门技能的人。此典指耶律楚材驳斥造弓匠常八斤儒者无用的说法,自喻为治理国家的专门人材。耶律楚材(1190-1244年),字晋卿,契丹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九世孙。自幼学儒,博览群书,旁通天文、地理、术数、医卜、释老。金末,曾担任开州同知、燕京行台左右司员外郎。1215年,蒙古军攻占燕京,耶律楚材归附蒙古,以书记官和占卜星相家随成吉思汗西征。旋受赐名吾图撤合里(蒙语“长髯人”之意)。一位名叫常八斤的西夏人,因善于造弓颇受成吉思汗赏识。常八斤矜夸自大,口出狂言:“如今国家用兵打仗,耶律楚材一介儒士,有何用处?”耶律楚材反驳道:“造弓必须任用专门的弓匠,拥有天下的怎么能不使用治理国家的专门人材呢?”成吉思汗非常赏识这番话,由此,对耶律楚材渐渐重用和亲近起来了。

【出典】:

元史》卷146《耶律楚材传》3456页:“夏人常八斤,以善造弓,见知于帝(成吉思汗),因每自矜曰:‘国家方用武,耶律儒者何用。’楚材曰:‘治弓尚须用弓匠,为天下者岂可不用治天下匠耶?’帝闻之甚喜,日见亲用。”

【例句】:

元末明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2《治天下匠》:“中书令耶律文正王楚材,字晋卿,在金为燕京行省员外郎。国亡,归于我朝,从太祖征伐诸国。夏人常八斤者,以治弓见知于上。诧王曰:‘本朝尚武,而明公欲以文进,不已左乎!’王曰:‘且治弓尚须弓匠,岂治天下不用治天下匠耶?’上闻之喜,自是用王益密。”


猜你喜欢

  • 恨相知晚

    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灌夫亦倚魏其而通列侯宗室为名高,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欢甚,无厌,恨相知晚也。”恨:憾。后以“恨相知晚”形容朋友之间交谊深厚,以相识太迟为憾。南朝宋.范

  • 融会贯通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贯穿前后,全面理解。 指融合领会各种说法,贯穿前后,全面理解。陈立,字卓人,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任曲靖(今云南曲靖县)府知府。陈立广博查考刊

  • 酆城龙剑

    见“丰城龙剑”。【词语酆城龙剑】   汉语大词典:酆城龙剑

  • 马入华山

    同“马放南山”。北周庾信《贺平邺都表》:“当今鹿台已散,离宫已遣,兵藏武库,马入华山。”主谓 将马放归于华山的南面,表示天下太平,不再打仗。语本《尚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

  • 触鹿

    《晋书.许孜传》:“俄而二亲没,柴毁骨立,仗而能起,建墓于县之东山,躬自负土……时有鹿犯其松栽,孜悲叹曰:‘鹿独不念我乎!’明日,忽见鹿为猛兽所杀,置于所犯栽下。”许孜事亲孝,所以感动猛兽杀鹿,使墓地

  • 半部论语治天下

    见“半部论语”条。其他 掌握半部《论语》,就能治理国家。旧时对儒家经典的夸赞之辞。语本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7:“杜少陵诗云:‘少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贾。’盖以《论语》为儿童之书也。赵普再

  • 嘲三韭

    源见“庾郎鲑菜”。喻指生活清贫。宋陆游《对食》诗:“正有一箪元自足,纵嘲三韭亦何伤!”

  • 焚笔

    源见“焚谏草”。借指上皇帝的奏疏。唐赵嘏《山阳即席献裴中丞》诗:“暂肯剖符临水石,几曾焚笔动星辰?”【词语焚笔】   汉语大词典:焚笔

  • 郊寒

    同“郊寒岛瘦”。宋朱熹《西江月》词:“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词语郊寒】   汉语大词典:郊寒

  • 腰围月减

    源见“沈约瘦”。形容日见消瘦。清赵翼《钱竹初挽诗》:“腰围月减频量带,目疾宵昏只掩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