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沈郎腰瘦

沈郎腰瘦

也作“沈腰”、“沈愁”、“沈郎消瘦”等。沈郎,即沈约(441-513年),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仕宋、齐、梁三代,帮助梁武帝登位后任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官至尚书令。久之,欲谋三公高位,而皇帝不用,又打算离京做外官,皇帝也不允许。因而心情不佳,以至要求告老还乡。他在给徐勉的信中说:“……年初以来,我愈加多病苦闷,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公务又过于繁忙,我毕竟年老力衰了,外出行动要靠骑马,只是勉力为之。表面看,我还是个健全人,可对于自己的身躯却不能把握了。往往必须努力支撑,方可对付。脱下衣服睡觉,骨头架子就像散了一样。上部热,下部冷,越来越厉害,如果取暖则觉得烦躁,而降温就更觉得冷。每次病愈总比以前差一些,每次发病,又比以前重一些。几个月的功夫,腰围日减,皮带常要向里移孔;用手握臂测量,一个月就要细下去半分。这样下去,怎能支持长久呢?”后世此典常用来表示人们多病消瘦;或愁苦消瘦。

【出典】:

梁书》卷13《沈约传》235-236页:“初,约久处端揆(尚书省最高长官。时沈约为尚书令),有志台司(指三公宰相之位),论者咸谓为宜,而帝终不用,乃求外出,又不见许。与徐勉素善,遂以书陈情于勉曰:‘……开年以来,病增虑切,当由生灵有限,劳役过差,总此凋竭,归之暮年,牵策行止,努力祇事。外观傍览,尚似全人,而形骸(hái孩,骨头)力用,不相综摄。常须过自束持,方可俛。解衣一卧,支体不复相关。上热下冷,月增日笃,取暖则烦,加寒必利,后差不及前差(chài钗去,病愈),后剧必甚前剧。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以此推算,岂能支久?’”

【例句】:

唐·白居易《得微之到官后书》:“莫遣沈愁结成病,时时一唱濯缨歌。” 南唐·李煜《破阵子》词:“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唱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宋·苏轼《次韵王巩颜复同泛舟》诗:“沈郎消瘦不胜衣,边老便便带十围。” 宋·范成大《次韵虞子建见咍赎带作醮》诗:“莫嫌憔悴沈腰瘦,且喜间关秦璧归。” 宋·陆游《早行至江原》诗:“节旄尽落归犹远,带眼频移瘦自惊。” 宋·周格非《多丽》:“须知道,东阳瘦损,不为伤春。” 宋·王钟麒《凤凰台上忆吹箫·客感》词:“瘦月筛云,纤云织恨,匆匆又是秋深。叹沈郎腰瘦,不耐罗衾。” 元·王和卿《仙吕·醉中天·别情》:“瘦了重加瘦,愁上更添愁,沈瘦潘愁何日休?” 元·杨朝英《中吕·阳春曲》:“沈腰易瘦衣宽褪,潘鬓新皤镜怕看。”


猜你喜欢

  • 亡猿祸木

    《渊鉴类函》卷四三二引《汀州志》:“唐 大历中,有猴数百集古田杉林中,里人欲伐木杀之。中一老猴忽跃去近邻家纵火焚屋。里人惧,亟走救火,于是群猴脱去。”后因以“亡猿祸木”称欲损人反而害己的行为。明陈汝元

  • 图书拥百城

    源见“坐拥百城”。谓藏书之富,嗜书之深。清徐石麒《一枝花.自题坦庵》套曲:“图书拥百城,花竹开三径。衣冠羞济楚,杖履怕经营。”

  • 商公

    同“商山四皓”。唐温庭筠《庄恪太子挽歌词》之一:“邺客瞻秦苑,商公下汉庭。”【词语商公】   汉语大词典:商公

  • 桃花潭水

    唐李白《赠汪伦》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后因以“桃花潭水”喻情谊深厚。《金云翘传》三回:“至于一片深情,桃花潭水不足喻也。”偏正 比喻情意深厚。唐·李白

  • 功成身退

    源见“功成名遂”。谓大功告成后,自身隐退,不再作官。宋苏轼《赐韩绛上表乞致仕不允诏》:“功成身退,人臣之常。寿考康强,有不得谢。”见“功遂身退”。宋·欧阳修《渔家傲》:“定册~勇,辞荣宠,归来白首笙歌

  • 驽马恋栈

    原作“驽马恋栈豆”。驽马:低劣的马。栈:马棚,马槽。比喻庸人贪图眼前小利,而无远大目标。曹爽(?-249年),字昭伯,谯(今安徽亳县)人。曹操侄孙。魏明帝曹睿时为武卫将军。曹芳即位,他和司马懿同受遗诏

  • 湔衣

    同“湔裙”。唐张说《晦日》诗:“晦日嫌春浅,江浦看湔衣。”【词语湔衣】   汉语大词典:湔衣

  • 他山之攻

    比喻借助外力,弥补不足。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 “甲申之年,竟罹于难,岁岁飘蓬。幸相知爱,故极力为他山之攻,生平未酬之愿,实欲借良朋以快之耳。” 参见:○他山之石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聊

  • 舟中敌国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名击,与韩、赵三分晋地)。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我国古代居住在长江中

  • 黄绢语

    同“黄绢词”。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