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江夏黄童

江夏黄童

东观汉记.黄香传》载:黄香,江夏 安陆人,“年十二博览传记,家业虚贫,衣食不赡。舅龙乡侯为作衣被,不受,帝赐香《淮南》、《孟子》各一通,诏令诣东观读所未尝见书,谓诸王曰:‘此日下无双,江夏黄童也……’京师号曰:‘天下无双国士。’”后以“江夏黄童”泛称出类拔萃的人。唐罗隐《送姚安之赴任秋浦》诗:“江夏黄童徒逞辩,广都 庞令恐非才。”


【典源】 《东观汉记·黄香》:“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年九岁,失母,思慕憔悴,殆不免丧,乡人称其至孝。年十二,博览传记。京师号曰‘日下无双,江夏黄香。’”“章帝诏黄香令诣东观,读所未尝见书,谓诸生曰:‘此日下无双,江夏黄童也。’”“黄香知古今,记群书无不涉猎,兼好图谶天官星气钟律历算,穷析道术。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国士瞻重,京师贵戚慕其声名,更馈衣物。拜尚书郎。”《后汉书·文苑列传·黄香传》亦载,文大略同。

【今译】 后汉黄香字文强,年少时即博览群书,无不涉猎,并且喜好天文历法音乐等,知古通今,博闻强记。京师称他为“天下无双,江夏黄童”。汉章帝下诏让黄香到国家藏书处东观,读所未尝见的书,并对诸生说:“这是日下无双,江夏黄童。”京城的显贵国戚仰慕他的声名,馈赠他不少衣物。拜为尚书郎。

【释义】 后以此典称誉聪颖博学、才华洋溢的年轻人。

【典形】 黄童无双、黄童誉、江夏黄童、江夏无双、天下无双、无双黄郎子、无双誉、黄香才、江夏之童。

【示例】

〔黄童无双〕 清·唐孙华《追挽张烈妇》:“黄童故无双,皎然玉树姿。”

〔黄童誉〕 清·黄景仁《武昌杂诗》之四:“可怜夙负黄童誉,漂泊翻成异地哀。”

〔江夏黄童〕 唐·罗隐《送姚安之赴任秋浦》:“江夏黄童徒逞辩,广都庞令恐非才。”

〔江夏无双〕 宋·曾巩《送郑州邵资政》:“江夏无双誉,菑川第一才。”

〔天下无双〕 宋·黄庭坚《次韵元翁》:“常思天下无双祖,得读人间未见书。”

〔无双黄郎子〕 宋·张孝祥 《丑奴儿》:“无双谁似黄郎子,自邻无讥。月满星稀,想见歌场夜打围。”

〔无双誉〕 清·吴兆骞《闰三月朔日将赴辽左留别》:“黄童雅擅无双誉,温峤羞居第二流。”


猜你喜欢

  • 百舍重茧

    又作“百合重趼”。《战国策.宋策》:“公输般为楚设机,将以攻宋。墨子闻之,百舍重茧,往见公输般。”百舍:路途遥远,途中需百次止宿才能到达目的地。重茧:脚上生茧。比喻远行劳苦。见“百舍重趼”。《战国策·

  • 雪塞门

    源见“袁安高卧”。指生活贫寒而清操自守。宋陈师道《谢赵使君送乌薪》诗:“定知和气家家到,不独先生雪塞门。”

  • 黑甜一枕

    同“黑甜”。明冯惟敏《朝天子.东村楼成》曲:“黑甜一枕到羲皇,傲然陶元亮。”【词语黑甜一枕】  成语:黑甜一枕

  • 不厌糟糠

    不厌:吃不饱。厌:通“餍”,饱。糟:酒渣。糠:米皮。糟糠:酒糟、米糠等粗劣食物。此典指颜渊贫困,连酒糟、米糠等粗劣之食物都吃不饱。颜渊(前521年——前490年),名回,字子渊。春秋末鲁国(今山东西南

  • 陆机莼

    源见“千里莼羹”。借指乡土特产。唐李商隐《赠郑谠处士》诗:“越桂留烹张翰鲙,蜀姜供煮陆机莼。”【词语陆机莼】   汉语大词典:陆机莼

  • 圯编

    同“圯桥书”。宋李义山《祝英台近.寿张路钤》词:“直须用了圯编,封侯万户,却归共、赤松翁约。”

  • 谢公高卧

    源见“东山再起”。谓安然隐居。清 丘逢甲《寄怀维卿师桂林》诗之四:“谢公高卧应难稳,丝竹中年带泪听。”

  • 若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

    招安:劝说反叛者投降归顺。 如果想要做官,那就杀人放火然后再受招安。语出宋.庄季裕《鸡肋编》:“建炎后俚语,有见当时之事者:如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欲得富,赶着行在卖酒醋。”宋.无名氏《可书》:“

  • 偷珠

    源见“探骊得珠”。喻涉险探奇。唐元稹《出门行》:“弟沉沧海底,偷珠待龙睡。”【词语偷珠】   汉语大词典:偷珠

  •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阋( ㄒㄧˋ xì ):争吵。阋墙:在墙里争吵。比喻内部不和。 兄弟在家里闹纠纷,一旦受到外人欺侮,仍共同抵御。 比喻尽管内部不和,但大敌当前,还是一致对外。语出《诗.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