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求仁得仁

求仁得仁

论语.述而》:“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孔子对子贡讲解“仁”字,他说以前卫国的蒯聩和蒯辄互相争夺王位,和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互相让位,谁也不肯做国君,两相比较,伯夷叔齐他们求仁而得到仁,因此并无所怨恨。后用以泛指适如其愿。

文选》卷二三阮籍《咏怀》:“李公悲东门,苏子狭三河。求仁自得仁,岂复叹咨嗟。”


连动 求仁德就得到仁德。比喻如愿以偿。语本《论语·述而》:“(子贡)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唐·白居易《答户部崔侍郎书》:“退思此语,抚省初心,~,又何不足之有也?”→如愿以偿 ↔事与愿违 求不得苦


【词语求仁得仁】  成语:求仁得仁汉语词典:求仁得仁

猜你喜欢

  • 鞭长不及

    同“鞭长不及马腹”。郭沫若《高渐离》四幕:“楚国和秦国的仇恨最深,秦国的势力也有点鞭长不及,将来天下大乱的时候,一定从那儿开头。”见“鞭长不及马腹”。【词语鞭长不及】  成语:鞭长不及汉语大词典:鞭长

  • 老子兴不浅

    源见“南楼”。指咏谑游乐的浓厚兴致。宋张孝祥《水调歌头.桂林中秋》词:“楼下水明沙静,楼外参横斗转,搔首思悠悠。老子兴不浅,聊复此淹留。”

  • 诗成得袍

    源见“夺锦袍”。称誉文才出众。唐杜甫《崔驸马山亭宴集》诗:“客醉挥金碗,诗成得绣袍。”【词语诗成得袍】  成语:诗成得袍汉语大词典:诗成得袍

  • 两楹告兆

    源见“夫子梦奠”。指预兆人即将亡故的梦。宋范仲淹《祭吕相公文》:“两楹告兆,万乘兴哀。”

  • 胜而不骄

    见“胜不骄,败不馁”。 宋·许��《彦周诗话》:“淮阴(韩信)~,乃能师李左车,最奇特事。”

  • 御史乌

    源见“乌府”。美称宿于御史府院柏树上的乌鸟。北周庾信《预麟趾殿校书和刘仪同》诗:“月落将军树,风惊御史乌。”【典源】《汉书·朱博传》:“又其 (御史)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

  • 金张门

    同“金张门第”。唐王维《郑霍二山人》诗:“翩翩繁华子,多出金 张门。幸有先人业,早蒙明主恩。”【词语金张门】   汉语大词典:金张门

  • 阳羡鹅笼

    源见“鹅笼书生”。谓离奇诡变。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然阳羡鹅笼,幻中出幻,乃转辗相生,安知说此鬼者,不又即鬼耶?”

  • 箕山吹瓢

    源见“许由瓢”。指隐居生活。传说许由隐于箕山之下,颍水之上,故称。清王夫之《石崖先生传略》:“故置吾兄于箕山吹瓢、桐江垂钓之间,而兄不受。”

  • 鲛珠

    源见“鲛人泣珠”。传说中鲛人泪珠所化的珍珠。清刘大櫆《山中与诸昆及王设参谢师其夜韵》诗:“日落沉鲛珠,月升荐和璧。”亦比喻眼泪或似珠之物。宋刘辰翁《宝鼎现.丁酉元夕》词:“灯前拥髻,暗滴鲛珠坠。”明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