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水滴石穿

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泰山之霤穿石,单极之䋁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后因以“水滴石穿”比喻坚持不懈,集细微之力成就难能之功。亦比喻小错误日积月累就会演变为大错误。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杨纤如《伞》:“在她看来,水滴石穿,功到自成。”


并列 水不断地滴,能把石头滴穿。语本《汉书·枚乘传》:“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沆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10:“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巾下有一钱。乖崖杖之。吏曰:‘一钱何足道? 乃杖我也!’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多用于描写持之以恒的精神。→铁杵磨成针 跬步千里 锲而不舍 ↔一暴十寒 半途而废。 也作“滴水穿石”。


解释水不停地滴,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持之以恒,日久天长,自会做成难以想象的事情。

出处汉书·枚乘传》:“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枚乘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江苏淮阴人,曾经作过吴王刘濞掌管诏策文书的郎中官。枚乘在刘濞发动七国叛乱前,曾上书谏阻他起兵,叛乱中,又劝谏他罢兵,吴王均不听从。后来,吴王的叛乱被平定,而枚乘也由此出名。

在谏阻吴王刘濞叛乱的奏疏中,枚乘说:“福的产生有基础,祸的产生有根源,接受产生福的基础,杜绝产生祸的根源。祸从何处来的呢?泰山流下来的水可以滴穿石头,井上辘轳的绳索可以磨断木栏。水本身并非能钻透硬石的钻子,绳本身并非能锯断木头的锯子,这是逐渐浸润摩擦的结果。”枚乘希望吴王积累德行,了解背弃义礼的危害,三思而后行,早早地在错误发生前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吴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枚乘就离开他,去了梁国。

近义绳锯木断

反义一曝十寒

例句

学习贵在坚持,日积月累、水滴石穿,通过长时间的积累,水平自然就会提高。


【词语水滴石穿】  成语:水滴石穿汉语词典:水滴石穿

猜你喜欢

  • 橘中全局

    源见“橘中戏”。指棋局。清 丘逢甲《予题杨子仙宫诗赞仙也吾宗之彦与邑人士和章稠叠戏为玄语以答雅贶》之三:“龙脯剖完尘劫换,橘中全局正输时。”

  • 栉沐风雨

    同“沐雨栉风”。《旧唐书.韦皋传》:“伏惟太宗栉沐风雨,经营庙朝,将垂二百年。”见“栉风沐雨”。【词语栉沐风雨】  成语:栉沐风雨汉语大词典:栉沐风雨

  • 三唤

    《宋史.宗泽传》:“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

  • 柘枝娘

    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五十六《柘枝词》题解:“《乐府杂录》曰:‘健舞曲有《柘枝》,软舞曲有《屈柘》。’《乐苑》曰:‘羽调有《柘枝曲》,商调有《屈柘枝》。此舞因曲为名,用二女童,帽施金铃,抃转有声,其

  • 肩拍洪崖

    同“肩拍洪”。清宋琬《双双燕.题佟汇白中丞伯仲渔樵图》词:“行脚,苍岩翠壑,肩拍洪崖,弟酬兄酢。”

  • 一衣带水

    衣带:古人腰间系的带子。一衣带水,形容长江狭窄如一条衣带。后引申为虽有江河湖海之隔,亦不足为阻。语出隋文帝之口。隋文帝杨坚(541-604年),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北周外戚,封隋王,任丞相,朝政独

  • 弼违

    《尚书.虞书.益稷》:“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而后言。’”旧题汉.孔安国传:“我违道,汝当以义辅正我。无得面从我违,而退后有言我不可弼。”帝舜有“予违汝弼”之语,是要求臣子矫

  • 庾信园

    北周.庾信《庾子山集》卷一《小园赋》:“余有数亩敝庐,寂寞人外,聊以拟伏腊,聊以避风霜。”北周诗人庾信家有数亩小园,他所作《小园赋》即咏其趣。后用为典实。唐.张南史《竹》:“却行庾信小园中,闲对数竿心

  • 荧荧不救,炎炎奈何

    荧荧:小火。炎炎:火光猛烈貌。 小火不救熄,酿成燎原之势就无可奈何了。 比喻祸患要消灭在微萌状态。语出《六韬.文韬.守土》:“涓涓不塞,将为江河。荧荧不救,炎炎奈何?”汉.刘向《说苑.敬慎》:“勿

  • 昭王买骏

    同“燕昭市骏”。明陈子龙《寒夜行兼忆舒章》诗:“荆卿期客天上来,昭王买骏人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