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水深火热

水深火热

比喻人民生活极为痛苦。齐宣王进攻燕国,战胜了它。齐宣王问孟子道,有的人叫我不要吞并它,有的人劝我吞并它。拿一个万乘大国去攻打另一个万乘大国,仅五十天便攻下了它,人力是做不到的。看来,不吞并它,一定会天灾降身,您看如何?孟子回答道,如果吞并它,燕国人民高兴,就吞并它,古代的武王伐纣便是这样做的。燕国的人民不高兴,就不要吞并它,古代周文王便是这样做的。拿一个万乘大国去攻打另一个万乘大国,老百姓携着饭筐和酒壶来迎接,难道有别的用意吗?不过是想避免再过那种痛苦生活啊!如果燕国被吞并后,老百姓蒙受的灾难更加深重,那他们也只好走避他方了。

【出典】:

孟子·梁惠王》下:“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远而已矣。’”

【例句】: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欧洲人民当时受那种种不自由的痛苦,真是水深火热。”


并列 形容民生困苦,濒于绝境。语本《孟子·梁惠王下》:“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姚雪垠《李自成》:“历年来百姓处在~之中,痛恨官府,仇视官军。”△多用于描写处境艰难。→生灵涂炭 水火之中 ↔安居乐业。也作“火热水深”。


解释比喻生活处境异常艰难痛苦。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战国时,齐国打败了燕国。齐宣王问孟子:“有人劝我吞并燕国,也有人劝我不要吞并它。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实力同样雄厚的大国,只用五十天便打了下来,我认为这不是光凭人力就能做到的,这大概是天意。如果我们不吞并它,上天会认为我们违犯了天意而降下灾害。不如吞并了它,怎么样?”

孟子说:“如果吞并它而燕国的百姓高兴,就吞并它,周武王就曾经这样做过。如果吞并它后燕国的百姓不高兴,那就不要吞并它,周文王也这样做过。以齐国这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来攻打同样拥有万辆兵车的燕国,而燕国的百姓都用筐子装着吃的,用壶盛着喝的来欢迎您的军队,难道还有别的意思吗?只不过是想逃离那水深火热的苦难生活罢了。如果百姓以后的生活更加痛苦、灾难更加深重,他们就会对您失去信心,转而寻求其他的明君。”

近义民不聊生

反义安居乐业

例句

外敌入侵,军阀混战,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


【词语水深火热】  成语:水深火热汉语词典:水深火热

猜你喜欢

  • 四公子

    见“四君”条。【词语四公子】   汉语大词典:四公子

  • 酒次青衣

    源见“青衣行酒”。表示受人摆布、侮辱。章炳麟《时危》诗之二:“怀中黄素声犹厉,酒次青衣泪未收。一样勋 华成贱隶,诸君争得似孙 刘?”【词语酒次青衣】  成语:酒次青衣汉语大词典:酒次青衣

  • 陈宝雉鸣

    《史记.封禅书》:“(秦)文公获若石云,于陈仓北阪城祠之。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来也常以夜,光辉若流星,从东南来集于祠城,则若雄鸡,其声殷云,野鸡夜雊(音gòu,雉鸣)。以一牢祠,命曰陈宝。”《索隐

  • 话虎

    源见“三人成虎”。指三个人说市有虎,人就信以为真。喻谣言惑众。明徐渭《新建伯遗像》诗:“千古真知听话虎,百年遗像见犹龙。”

  • 悬梁刺股

    《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载:汉人孙敬,字文宝,晨夕闭门苦读,时人称他“闭户先生”。他还“以绳系头悬屋梁”,以警示疲倦打瞌睡。因家贫,曾编杨柳为简抄书。孙敬后来成为大儒。又《战国策.秦策一》载:战

  • 没矢

    同“没石饮羽”。姚雪垠《李自成》三卷三六章:“《汉书》上说的‘没矢’,那‘矢’字是包括箭杆而言,箭羽也在其中。”【词语没矢】   汉语大词典:没矢

  • 爱屋乌

    同“爱屋及乌”。清赵翼《瓯北诗话.查初白诗》:“同来我亦辞巢燕,暂止人犹爱屋乌。”【词语爱屋乌】   汉语大词典:爱屋乌

  • 恢恢有余

    源见“庖丁解牛”。谓宽广而有余裕。清戴名世《〈蔡瞻民文集〉序》:“苟其得志也,持是而往,恢恢乎有余也。”偏正 形容宽广有余地。语本《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

  • 嘑尔蹴尔

    《孟子.告子上》:“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后以“嘑尔蹴尔”指无礼的、污辱性的施舍。清昭梿《啸亭杂录.王述庵书》:“小省学政,职分本微,

  • 墙东避世

    源见“墙东”。指隐居。清宋琬《王酉山之闽》诗:“墙东避世王君公,短笠长竿傍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