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止寒莫若重裘,止谤莫若自修

止寒莫若重裘,止谤莫若自修

止寒:犹言“御寒”。重( ㄔㄨㄥˊ chóng )裘:加厚毛皮衣服。止谤:制止诽谤。自修:加强自我道德修养。 要想抵御寒气侵袭,不如加厚皮衣;要制止别人诽谤,不如加强自我修养。 喻指要消除外部祸患,必须加强自身防范能力。语出《三国志.魏志.王昶传》:“谚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太平御览》卷六九四引王昶《家戒》作“止寒莫若重裘,止谤莫若自修。”)唐.魏谟《谏纳李孝本女疏》:“夫欲人不知,不若不为。谚曰‘止寒莫若重裘,止谤莫若自修’者也。”也引作〔御寒莫如重裘,止谤莫若自修〕。南朝.梁元帝《金楼子.戒子》:“御寒莫如重裘,止谤莫若自修。《论语》云:‘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猜你喜欢

  • 李郭同船

    同“李郭同舟”。宋 吕渭老《水调歌头.陈性孺不相见十年》词:“闻道山阴回棹,相去都无百里,李 郭可同船。”见“李郭同舟”。【词语李郭同船】  成语:李郭同船汉语大词典:李郭同船

  • 睢阳齿

    源见“张巡嚼齿”。借指忠义之士的慷慨正气。清 黄鷟来《晚步山麓竹林登正气阁》诗:“崖门骨不归,睢阳齿空嚼。”【词语睢阳齿】   汉语大词典:睢阳齿

  • 下乔木而入幽谷

    乔木:高大的树木。幽谷:深暗的山谷。 从高大的树木上下来,进入深暗的山谷中。 比喻处境由好变坏。语出《孟子.滕文公上》:“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宋.张栻《答吕季克》:

  • 春色寄迟

    源见“陆凯传情”。谓梅开时晚。宋叶梦得《鹧鸪天.十二月二十二日与许幹誉赏梅》词:“人醉后,雪消时。江南春色寄来迟。”

  • 雨工雷霆

    唐.李朝威《柳毅传》:“毅乃置书囊中,因复问曰:‘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神祗岂宰杀乎?’女曰:‘非羊也,雨工也。’‘何为雨工?’曰:‘雷霆之类也。’毅顾视之,则皆矫顾怒步,饮龁甚异。”雨工,雨师。

  • 月氏首

    《汉书.西域传上.大月氏国》:“大月氏本行国也,随畜移徙,与匈奴同俗。……至冒顿单于攻破月氏,而老上单于杀月氏,以其头为饮器,……”大月支国,古西域城国名。汉文帝时,被匈奴攻破,老上单于杀月氏,以头为

  • 闻钟始觉山藏寺,到岸方知水隔村

    听到钟声才知道山里藏有寺庙。船已靠岸才知道大水隔断村庄。 后常用以比喻见事太迟。语出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村落人家不足论,不如古庙且安存。闻钟始觉山藏寺,到岸方知水隔村。”《警世通言.小夫人

  • 刀剑化蚕耕

    同“刀买犊”。宋辛弃疾《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赴衡州》词:“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蚕耕。”

  • 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

    与其有为国君聚敛的臣子,不如有盗窃国库的臣子。 意谓聚敛之臣所损害的是道义,而盗窃之臣所损害的只是财物。损义较之损财为害更大。语出《礼记.大学》:“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

  • 诗塘春草

    源见“梦惠连”。指因梦而得佳句美篇。宋晁补之《安公子.送进道四弟赴官无为》词:“水驿孤帆明夜事,此欢重省。梦回处,诗塘春草愁难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