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乘槎”。本指传说中八月里按期通往天河的船筏,借指如期往来的船只。唐杜甫《秋兴》诗之二:“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词语八月槎】 汉语大词典:八月槎
同“黄鸟悲鸣”。晋陶潜《咏三良》诗:“荆棘笼高坟,黄鸟声正悲。良人不可赎,泫然沾我衣。”
源见“夫子墙”。比喻老师道德学问造诣极高。清李渔《比目鱼.入班》:“遥盼着优师仞墙,比龙门还加向往。”
同“河阳一县花”。唐卢纶《中书舍人李座上送颍阳徐少府》诗:“颍阳春色似河阳,一望繁花一县香。”
《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后因称三夜以上或三天左右时间为“信次”。南朝 宋谢灵运《作离合》诗:“古人怨信次,十日眇未央。”南朝 梁何逊《宿南洲浦》诗:“违乡已信次,江月
同“雁足书”。宋晏幾道《南乡子》词:“惟有花间人别后,无期。水阔山长雁字迟。”【词语雁字】 汉语大词典:雁字
下士:下愚的人。 下士听人讲“道”,哈哈大笑。 指道理玄妙,不被人理解。语出《老子》四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史记.酷吏列传.序》:“言道德者,溺其职
见“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词语堤溃蚁穴】 成语:堤溃蚁穴汉语大词典:堤溃蚁穴
源见“泽畔吟”。指失意者吟咏遣愁。明杨慎《沁园春.己丑新正》词:“自寿一杯,休行吟泽畔,兀坐山隈。”
做事不辞劳苦,不避怨言。清代颜光敏《劳副都之辨》:“弟迂拙性成,别后绝无佳状,惟存一矢公矢慎之心,无惭屋漏,而闱中任劳任怨,种种非笔所能尽。”并列 形容不辞辛苦,不怕埋怨。语本汉·桓宽《盐铁论·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