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树杨之喻

树杨之喻

战国策.魏策二》:“田需贵于魏王,惠子(即惠施,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宋国人,曾在梁为相,他是庄周的朋友。他的学说多舛驳,虽善辩,但言论多有偏见)曰:‘子必善左右。今夫杨,横树之则生,倒树之则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树杨,一人拔之,则无生杨矣。故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然而不胜一人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今子虽自树于王,而欲去子者众,则子必危矣。’”

在这里,惠施以栽杨树为比喻,教田需以为人处世之道。他告诫田需,要想在魏王身边站住脚,必须把魏王左右的人的关系处好,否则,许多人在魏王面前进行诽谤,那处境就危险了。

此以栽杨树为例,比喻要善于培育和爱护人材。“树杨”之喻作为一个典故,它的意义是教人善于处理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使自己免遭危害,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 藏娇金屋

    同“阿娇金屋”。傅熊湘《哲夫为天梅画所眷张妹置万山中局势奇绝》诗之一:“藏娇金屋殊嫌俗,不及幽兰涧底香。”见“金屋贮娇”。清·钱泳《履园丛话·阅古·元石础》:“结客少年曳珠履,~皆绮罗。”【词语藏娇金

  • 隐之感邻

    《晋书.吴隐之传》载:隐之有才德,至孝,居父母丧至哀,哭声感动邻居韩康伯。及康伯为吏部尚书,,举荐隐之入仕,终成良吏。后因以为旌孝之典。唐李瀚《蒙求》:“隐之感邻,王修辍社。”

  •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树木要静止下来,而风却不停地吹;子女要奉养父母,而双亲却不能等待。 旧指父母早逝,子女想要供养却不能如愿。语出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唐.白居易《柳公绰等八

  • 颠毛

    同“颠毛种种”。清钱谦益《父应宸先赠文林郎广东惠州府海丰县知县加赠承德郎南京刑部浙江清吏司主事制》:“恋祖于羁贯之年,殉父于颠毛之日。”【词语颠毛】   汉语大词典:颠毛

  • 目空余子

    见“目中无人”。马南邨《燕山夜话·交友待客之道》:“如果遇到对方有弱点,就更加盛气凌人,~。”【词语目空余子】  成语:目空余子汉语大词典:目空余子

  • 悦来

    同“悦近来远”。南朝 齐 王屮《头陀寺碑文》:“于是民以悦来,工以心竞。”【词语悦来】   汉语大词典:悦来

  • 卓氏琴

    源见“琴挑文君”。喻男女深情相爱。唐许浑《赠炼师》诗:“莫比班家扇,宁同卓氏琴?”

  • 刎颈交

    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越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

  • 揠苗

    同“揠苗助长”。唐贾岛《送令狐绹相公》诗:“揠苗方灭裂,成器待陶钧。”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若邵 郑二子,单进求名之志失其类,虽顺坂之势可惜,而揠苗之戒难忘。”【词语揠苗】   汉语大

  • 入不敷出

    敷(fū夫):够;足。此典是边宝泉提出清光绪年间的财政收入不够支出。边宝泉(?-1898年),字润民,镶红旗汉军人。同治二年(1863年)进士。同治十一年(1872年)任浙江道监察御史,上奏弹驳李鸿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