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柿叶学书

柿叶学书

用柿叶代纸来练习书法。形容刻苦钻研的精神。出自唐郑虔事迹。参见“郑虔三绝”条。史载郑虔非常爱好书法,但却苦于无纸。听说慈恩寺中贮藏着好几间屋子的柿叶,便每天到那里用柿叶来练习写字,后来把这些柿叶都写完了。

【出典】:

新唐书》卷202《文艺中·郑虔传》5766页:“虔善图山水,好书,常苦无纸,于是慈恩寺贮柿叶数屋,遂往日取叶肄书,岁久殆遍。”

【例句】:

宋·苏轼《孙莘老寄墨》之三:“瓦池研灶煤,苇管书柿叶。” 明·徐渭《答赠盛君时饮朝天宫道院》:“柿叶学书才不短,杏花插鬓意何长。” 清·唐孙华《次韵黄忍庵宫赞病中杂咏》:“柿叶书多忘笑倦,松花酒熟看杯巡。”


【典源】 唐·李绅《尚书故实》:“郑广文学书而病无纸,知慈恩寺有柿叶数间屋,遂借僧房居止,日取红叶学书,岁久殆遍。”《新唐书·郑虔传》亦载。

【今译】 唐代郑虔多才多艺,为广文馆博士。他喜好书法却苦于无纸,听说慈恩寺存有数间房屋的柿叶,便到寺中借房居住,每天取柿叶习字,久之将柿叶都写完了。

【释义】后以此典形容勤苦钻研书法。

【典形】 柿叶书、柿叶学书、书柿叶、书叶、写残霜叶、写破梧桐叶、柿叶堪书、红叶闭门书。

【示例】

〔柿叶书〕 清·唐孙华《次韵黄忍庵宫赞病中杂咏》:“柿叶书多忘笑倦,松花酒熟看杯巡。”

〔柿叶学书〕 明·徐渭《答赠盛君时饮朝天宫道院》:“柿叶学书才不短,杏花插鬓意何长。”

〔书柿叶〕 宋·苏轼《孙莘老寄墨》之三:“瓦池研灶煤,苇管书柿叶。”

〔书叶〕 唐 · 孟郊 《赠转运陆中丞》:“衣花野菡萏,书叶山梧桐。”

〔写残霜叶〕 明·高启《赠林泉民张梦辰》:“晓窗炊熟露葵紫,秋寺写残霜叶红。”

〔写破梧桐叶〕 清·黄鷟来《以诗代书与蔡绳武索笔》:“砚池淋漓墨光晔,直待写破梧桐叶。”


猜你喜欢

  • 湘妃竹

    晋张华《博物志》卷八:“〔娥皇、女英〕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后以“湘妃竹”指斑竹,或写忧伤相思之情。明刘基《梅花引》:“冰蚕丝断琅玕折,湘妃竹死青冥裂。”《红

  • 牛山泣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若,指齐国先王;何,怎么)滂滂(流荡,比喻更替不定)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晏子独笑于旁,公刷涕而顾晏子曰:‘寡人

  • 五尺之童

    省称“五尺”。指尚未成年的儿童。古代的尺短,故可称“五尺之童”。《孟子.滕文公上》:“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贾:同“价”。【词语五尺之童】  成语:五尺之童汉

  • 青牛真气

    同“青牛紫气”。唐王勃《散关晨度》诗:“白马高谭去,青牛真气来。”

  • 儿绷

    源见“倒绷孩儿”。喻老将一时失误或借指一时失误的老将。清 江云龙《书江忠烈公祠壁》诗:“贼焰到乡里,儿绷困蒺藜。”

  • 螽羽

    同“螽羽诜诜”。明屠隆《昙花记.定兴开宴》:“螽羽逮下,鸡鸣相夫。贵以无骄,美能不妒。”【词语螽羽】   汉语大词典:螽羽

  • 着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阴

    着意:用心。等闲:随便。 元明熟语。比喻用心做的事做不成功,而无意做的事反有结果。语出元.关汉卿《鲁斋郎》二折:“着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阴。谁识张珪坟院里,倒有风流可喜活观音。”《警世通言.三

  • 高谈阔步

    并列 自由谈论,大步行走。形容行动自由,言谈毫无拘束。清·梁同书《直语补正》:“使曩累息之民,得~无危惧之心。”△用于描写神态。→高视阔步高谈雅步 ↔畏头缩尾。 也作“阔步高谈”、“高步阔

  • 坐树

    同“坐树不言”。隋李德林《天命论》:“自古明哲,虑远防微,执一心,持一德,立功坐树,上书削稿,位尊而心逾下,禄厚而志弥约。”【词语坐树】   汉语大词典:坐树

  • 餐腥啄腐

    源见“鸱得腐鼠”。比喻追求凡俗的权势利禄。清高其倬《与熊敏思登蟠龙山顶望都城值大风有感呈敏思》诗:“攀龙附凤有时辈,餐腥啄腐非吾侪。”并列 比喻追逐功名利禄。语出《庄子·秋水》:“夫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