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春蚓秋蛇

春蚓秋蛇

春天的蚯蚓,秋天的蛇,形容书法拙劣,象蚯蚓和蛇那样柔软无力。王羲之(事迹见“坦腹东床”条)的书法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字洒脱奔放,而又矫健有力。时人称之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晋书》的作者高度赞扬王羲之的同时,也评述了其他书法名家,其中评价梁朝萧子云说:“近世人萧子云,其名传于大江南北,也只是得到成书而已,写字没有大丈夫的气魄,每一行都象春天的蚯蚓在爬,每个字都象秋天蜷曲起来的蛇”。

【出典】:

晋书》卷80《王羲之传论》2107页:“子云近出,擅名江表,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例句】:

宋·苏轼《和孔密州五绝·和流杯石上草书小诗》:“蜂腰鹤膝嘲希逸,春蚓秋蛇病子云。”


并列 像春天蚯蚓和秋天蛇的行迹似的弯曲。①比喻书法拙劣,歪歪斜斜。语本《晋书·王羲之传论》:“(萧子云)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宋·苏轼《和流杯石上草书小诗》:“蜂腰鹤膝嘲希逸,~病子云。”②比喻草书笔法神奇多变。清·顾复《平生壮观·怀素》:“《论书帖》规模右军,平正也;《千文自叙》若《笋帖》,有~之意,变化不可端倪,险绝也。”△用于书法。也作“春蛇秋蚓”。


【典源】《晋书·王羲之传》:“ (萧)子云近出,擅名江表,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卧王濛于纸中,坐徐偃于笔下; 虽秃千兔之翰,聚无一毫之筋,穷万榖之皮,敛无半分之骨; 以兹播美,非其滥名邪!”

【今译】《晋书·王羲之传》评论南朝梁萧子云的书法,认为他虽然扬名江南,但书法柔弱无力,缺乏豪迈之气。字体如同春天的蚯蚓,冬天的蛇一样。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书法柔弱,缺乏骨力,多指字体拙劣; 也泛指所写之字。

【典形】 春蚓笔、春蚓秋蛇、秋蛇、秋蛇春蚓、蛇蚓不成书、投蚓、走蚓惊蛇、春蚓书、蛇蚓集。

【示例】

〔春蚓笔〕 宋·苏轼《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之二:“那将春蚓笔,画作风中柳。”

〔春蚓秋蛇〕 宋·苏轼《和流杯石上草书小诗》:“蜂腰鹤膝嘲希逸,春蚓秋蛇病子云。”

〔秋蛇〕 清·唐孙华《山林》:“高吟惊夜鹤,落笔笑秋蛇。”

〔秋蛇春蚓〕 宋·苏轼《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之一:“秋蛇春蚓久相杂,野鹜家鸡定谁美。”

〔蛇蚓不成书〕 明·袁宏道《方子公自真州入燕》:“蛇蚓不成书,获麟止于此。”

〔投蚓〕宋·陈与义《次韵家弟所赋》:“投蚓问公逢老手,联珠及我愧连枝。”

〔走蚓惊蛇〕 明·杨慎《一枝花》:“锦绣额赠新题,走蚓惊蛇; 丹青帧模巧样,回鸾舞鹤。”


【词语春蚓秋蛇】  成语:春蚓秋蛇汉语词典:春蚓秋蛇

猜你喜欢

  • 遗簪绝缨

    源见“遗簪堕珥”、“绝缨”。谓男女杂坐,不拘形迹,欢饮无度。徐珂《清稗类钞.婚姻》:“两家父母亦共饮酒三五斗,以后遗簪绝缨,欢谑无度,数日方止。”并列 缨,古代帽子上系在颔下的带子。男女杂坐,欢饮无度

  • 暗海刻石

    旧题晋.王嘉《拾遗记》卷五《前汉》上:“(汉武帝)深嬖李夫人。死后,常思梦之。诏李少君与之语曰:‘朕思李夫人,其可得乎?’少君曰:‘可遥见,不可同于帷幄。暗海有潜英之石,……刻为人像,神悟不异真人。使

  • 澹台璧

    源见“斩蛟破璧”。比喻美玉。南朝 梁何逊《和刘谘议守风》:“本惭佽飞剑,宁慕澹台璧?”

  • 临邛

    ①特指卓文君居住之地。唐薛能《桃花》诗: “醉席眠英好,题诗恋景慵。芳菲聊一望,何必在临邛。”②借指男女相恋之地。唐李频《送友人入蜀》诗:“天际蜀门开,西看举别杯……临邛行乐处,莫到白头回。” ③代称

  • 老骥馀年

    源见“老骥伏枥”。指有志于建立功业者的晚年。唐李白《为赵宣城与杨右相书》:“所冀枯松晚岁,无改节于风霜,老骥馀年,期尽力于蹄足。”

  • 青禽

    同“青鸟使”。南朝 齐王融《法乐辞》之七:“青禽承逸轨,文骊镜重川。”源见“青琴”。即青琴。借指美女。唐温庭筠《马嵬佛寺》诗:“曼倩死来无绝艺,后人谁肯惜青禽?”《艺文类聚》卷九一引旧题汉班固《汉武故

  • 真人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后因称统一天下的所谓真命天子为“真人”。汉张衡《南都赋》:“方今天地之睢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词语真人】   汉

  • 北学于中国

    中国:旧指黄河流域,中原地区。 由南而北到中原来学习。 也泛指到外地学习。语出《孟子.滕文公上》:“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元.胡三省《新注〈资治通鉴〉序》:“世运推迁,文公

  • 失马

    同“塞翁失马”。唐黄滔《上刑部郑郎中启》之二:“徒恨伤麟,终幾失马;若无往岁,焉有兹辰?”【词语失马】   汉语大词典:失马

  • 合欢蠲忿,董草忘忧

    《文选》卷五十三、三国魏.嵇康《养生论》:“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唐.李贤注引《神农本草》:“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晋.崔豹《古今注》卷下《草木》:“合欢,树似梧桐,枝叶繁,互相交结。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