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春服舞雩

春服舞雩

舞雩(yū于):鲁国祭天求雨地方。在今山东曲阜南。此典指曾蒧(diǎn点)对孔子说:我愿穿着春天的夹衣在舞雩台上吹春风。后以此典形容春光、春景;也指志向不俗;或形容师生关系。曾蒧,字子晳(Xī息),曾参父亲。有一次,曾蒧陪着孔子,孔子说:“谈谈你的志向。”曾蒧说:“我愿穿着春天的夹衣,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在沂(Yí宜)水(此为西沂水,发源于山东曲阜东南尼山麓,南流入泗水)里洗洗,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蒧的理想呀!”此典又作“雩沂之舞”、“浴沂”、“舞雩”、“浴沂曾点”、“曾点服”、“沂水弦歌”、“春风浴沂”。

【出典】:

史记》卷67《仲尼弟子列传》2210页:“侍孔子,孔子曰:‘言尔志。’蒧曰:‘春服既成,冠(guàn惯)者(指成年人。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Kuì愧)尔(深深叹息)叹曰:‘吾与(赞许。曾蒧谈是太平盛世景象,所以孔子赞许)蒧也!’”

【例句】:

北周·庾信《又谢赵王赍息丝布启》:“青衿宜龚,书生无废学之诗;春服既成,童子得雩沂之舞。” 宋·王安国《池上春日》:“独有浴沂遗想在,使人终日此徘徊。” 宋·苏轼《宿州次韵刘泾》:“我欲归休瑟渐希,舞雩何日著春衣。” 苏轼《同曾元恕游龙山》:“命驾吕安邀不至,浴沂曾点暮方还。” 苏轼《常润道中有怀钱塘》:“沂上已成曾点服,泮宫初采鲁侯芹。” 宋·苏辙《送家安国赵成都》之一:“城西社下老刘君,春服舞雩今几人。” 苏辙《送龚鼎臣谏议》:“沂水弦歌重曾点,菑川故旧识平津。” 清·孔尚任《桃花扇》:“恰似春风浴沂罢,何须问江北戎马。”


【典源】 《论语·先进》:“ (孔子曰:)‘点! 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暮) 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亦载。

【今译】 子路、曾皙 (名点)、冉有、公西华四人陪孔子坐着,孔子让他们分别谈谈各自的志向。其他三人谈过后,孔子问:“曾点,你怎么样?”曾皙回答说:“我的志向与三位不同。”孔子让他仔细讲讲,他说:“我愿在暮春三月,换上春装之时,与几个成年人及孩子,在沂水中洗洗澡,而后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歌,一路走回来。”孔子喟然感叹:“我赞同曾点的主张啊!”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春光、春景;也用以指志向不俗; 或形容师生关系。

【典形】 春风浴沂、春服舞雩、舞雩、沂水弦歌、雩沂之舞、浴沂、浴沂曾点、曾点服、浴沂童、舞雩风。

【示例】

〔春风浴沂〕 清·孔尚任 《桃花扇》:“恰似春风浴沂罢,何须问江北戎马。”

〔春服舞雩〕 宋·苏辙《送家安国赵成都》之一:“城西社下老刘君,春服舞雩今几人。”

〔舞雩〕 宋·苏轼《宿州次韵刘泾》:“我欲归休瑟渐希,舞雩何日著春衣。”

〔沂水弦歌〕 宋·苏辙《送龚鼎臣谏议》:“沂水弦歌重曾点,菑川故旧识平津。”

[雩沂之舞] 北周·庾信《又谢赵王赉息丝布启》:“青衿宜龚,书生无废学之诗; 春服既成,童子得雩沂之舞。”

〔浴沂〕 宋·王安国 《池上春日》:“独有浴沂遗想在,使人终日此徘徊。”

〔浴沂曹点〕 宋·苏轼《同曾元恕游龙山》:“命驾吕安邀不至,浴沂曾点暮方还。”

〔曾点服〕 宋·苏轼《常润道中有怀钱塘》:“沂上已成曾点服,泮宫初采鲁侯芹。”


猜你喜欢

  • 同舍持金

    源见“不疑诬金”。称人受诬蒙冤。清唐孙华《哭姜编修西溟》诗:“比邻窃斧真无罪,同舍持金别有郎。”

  • 波臣

    源见“涸辙之鲋”。称水族。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宁皇御舟》:“御鹢至沈于波臣。”清李渔《蜃中楼.幻因》:“终朝营海市,一旦付波臣。”【词语波臣】   汉语大词典:波臣

  • 最良眉

    同“眉最白”。宋宋祁《送长兄游随阳》诗:“梁苑漫传居右赋,扶风谁识最良眉?”

  • 乘度杯

    同“乘杯”。唐徐浩《宝林寺作》诗:“永愿依胜侣,清江乘度杯。”

  • 龙困鱼服

    源见“白龙鱼服”。喻指贵人或有才能的人遭受困厄。宋苏轼《哭王子立》诗之三:“龙困尝鱼服,羊儇或虎蒙。”

  • 猪肝累安邑

    同“猪肝多累”。清李渔《谢蟹歌为归安令君何紫雯作》:“德惭闵仲叔,猪肝累安邑。”

  • 修齐治平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本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省称。后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

  • 云情雨意

    源见“巫山云雨”。指男女欢会之情。宋袁去华《浣溪沙》词:“一夕高唐梦里狂,云情雨意两茫茫。”并列 喻指男女欢合的情意。宋·袁去华《浣溪沙》:“一夕高唐梦里狂,~两茫茫,袖间依约去年香。”△旧作褒义。用

  • 不脂户

    比喻说话少的人。《淮南子.说山训》:“人有多言者,犹百舌之声;人有少言者,犹不脂之户也。”高诱注:“言其不多鸣,故不脂之喻无声也。一说,不脂之户难开闭,亦喻人少言语也。”【词语不脂户】   汉语大词典

  • 劫后灰

    同“昆明灰”。清秋瑾《柬某君》诗之三:“头颅肯使闲中老,祖国宁甘劫后灰?”苏曼殊《为调筝人绘像》诗:“湘弦洒遍胭脂泪,香火重生劫后灰。”【词语劫后灰】   汉语大词典:劫后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