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数典忘祖

数典忘祖

比喻忘本。公元前527年,晋国以荀跞、籍谈为正、副使节,到洛阳去参加穆后的葬礼。安葬完毕,除去丧服,周景王设宴招待荀跞一行。席间,周天子问,诸侯都有礼器进贡王室,何以晋国独无。荀跞让副使籍谈回答。籍谈即以晋国受封时王室未曾赐给明德之器与地近戎狄、远于王室为理由回答了周天子。周天子当面一一驳斥。他历数成王封唐叔、襄王赐文公等许多历史事实说明王室对晋国曾屡有封赠和赏赐。而且,他还指出,籍谈高祖曾掌晋国典籍,遂以籍为姓而世守其官。并讥评他虽是司典之后,但却数典而忘其祖。籍谈不能回答,宴会遂不欢而散。

【出典】:

左传·昭公十五年》:“十二月,晋荀跞如周,葬穆后,籍谈为介。既葬除丧,以文伯宴,樽以鲁壶。王曰:‘伯氏,诸侯皆有以镇抚王室,晋独无有,何也?’文伯揖籍谈。……籍谈不能对。宾出,王曰:‘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例句】:

清·袁枚《与钱竹汀书》:“枚祖籍慈溪,为兄部民,因生长杭州,数典忘祖。”


连动 典,典籍。①查数着典籍,却忘记了祖先的职守。比喻忘本。语本《左传·昭公十五年》:“周景王曰:‘诸侯皆有以镇抚王室,晋独无有,何也?’文伯揖籍谈,对曰:‘晋居深山,戎狄与之邻,远于王室,拜戎不暇,何以献器?’王历举旧典以折之曰:‘女司典之后也,何故忘之?’”祖慰《祖慰的怪味小说》:“想伟大,结果是灭亡,~的人就是得了精神癌的人。”②比喻对祖国的历史无知。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1:“史迁用之《秦本纪》后,最为切当……班固又于陈涉、项羽传后引此及史迁所论项羽者,以作二人传赞,未免数典而忘其祖也。”△贬义。多用于比喻忘记事物的根本、缘由。↔言不谙典


【词语数典忘祖】  成语:数典忘祖汉语词典:数典忘祖

猜你喜欢

  • 嘲东阁

    参见:东阁不得窥

  • 江斐

    见“江妃”条。

  • 画狱无入

    源见“画地为牢”。指未受囚狱之辱者。南朝梁简文帝《罢雍州恩教》:“折以片言,事关往圣,寄之勿扰,传彼昔贤,故克木不对,画狱无入。”

  • 张绪柳

    源见“张绪风流”。美称飘舞的垂柳。宋陆游《小园竹间得梅一枝》诗:“梦魂不接庄周蝶,心事肯付张绪柳!”【词语张绪柳】   汉语大词典:张绪柳

  • 蜀犬惊日

    同“蜀犬吠日”。宋王令《上聱隅先生》诗:“蜀犬争惊日,邹人不识麟。”

  • 克己奉公

    即约束、限制自己的私欲而将精力奉献于自己所投身的事业。祭遵(?-33年)字弟孙,颖川颖阳(今河南禹县)人。刘秀初起兵,祭遵为执法官,因执法严明,元所畏避,进刺奸将军。建武初,以功拜征虏将军,颖阳侯。后

  • 一食万钱

    形容饮食的豪华奢侈。《晋书.何曾传》:“性奢豪,务在华侈,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日食万钱,犹曰无下箸处。”其子何劭亦有父风,“食必尽四方珍异,一日之供,以钱二万为限。”《晋书.任恺

  • 捉发

    同“吐哺握发”。三国 魏应璩《荐和模笺》:“方今海内企踵,欣慕捉发之德;山林投褐,思望旌弓之招。”晋陆云《晋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诔》:“岂方伊类,捉发躬勤。”【词语捉发】   汉语大词典:捉发

  • 伯奇冤

    源见“伯奇掇蜂”。指伯奇受谮被逐含冤负屈事。明陈子龙《匡山吟寄灯岩子》诗:“吉甫犹怜伯奇冤,汉文不救长沙哭。”

  •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游:离家外出。方:常处。 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就是要外出,也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古时认为孝子应当常在父母身边,即使要出门,也应有一定去向,以免父母悬念。语出《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