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抱佛脚

抱佛脚

唐.孟郊《孟东野集》卷九《读经》:“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

孟诗之意是说年老方信佛,以求佛保祐,有临渴掘井之嫌。唐代佛教盛行,“抱佛脚”的说法遂传以为俗语。

宋.刘攽《中山诗话》:“王丞相(王安石)喜谐谑,一日论沙门道,因曰:‘投老欲依僧。’客遽对曰:‘急则抱佛脚。’王曰:‘投老欲依僧是古诗一句。’客曰:‘急则抱佛脚是俗谚全语。’”

后因以“抱佛脚”用指平时无准备,临时急应付。

清.翟灏《通俗编.释道》引张南世《宦游记闻》:“云南之南一番国,专尚释教,有犯罪应诛者,捕之急,趋往寺中,抱佛脚悔过,便便贳(音shì,通赦,赦免)其罪。今谚云‘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乃番僧之语流于中国也。”


述宾 原为求佛保佑的意思,现用为平时无准备,临时慌忙应付。清·翟灏《通俗编》卷6引宋代张世南《游宦纪闻》:“云南之南一番国,专尚释教,有犯罪应诛者,捕之急,趋往夺中,~悔过,便贯其罪。今谚云:‘闲时不烧香,急来~’,乃番僧之语,流于中国也。”△用于描写临时应付。→临时抱佛脚


平时没有什么准备,临时慌忙想法应付,这种情况便叫做 “抱佛脚”。“抱佛脚”实际是个借词、外来语。

为什么要 “抱佛脚”呢? 那自然是祈求菩萨保佑了。

《通俗编·释道》引张世南 《游宦纪闻》记有这样一件事: 在云南南边一个番国里,非常崇尚佛教,那里有个死刑犯逃脱了,官府追捕甚紧。罪犯逃到了一座庙里,知道再也无路可逃了,便抱住一尊大佛的脚痛哭起来,表示诚心悔过。官府的人一见此情,认为罪犯真心向佛,有悔改之意,便未捉拿归案,而且放他走了。

后世 “抱佛脚”之说便流传开来,表示无准备而急忙应付之意,犹言 “临渴凿井”、“临阵磨枪”。

抱佛脚”一语传至我国后,逐渐演变成 “平时不烧香,急时抱6佛脚”这一谚语了。


【词语抱佛脚】  成语:抱佛脚汉语词典:抱佛脚

猜你喜欢

  • 投果车中

    源见“潘安貌”。比喻妇女对美男子的爱慕。《剪灯馀话.江庙泥神记》:“横鞭马上揖相逢,投果车中目相许。”

  • 棋劫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二二《渠水》注引《陈留志》:“阮简,字茂弘,为开封令。县侧有劫贼,外白甚急。简方围棋长啸,吏云劫急,简曰:‘局上有劫亦甚急。’其耽乐如是。”“劫”是围棋的术语,用於双方争夺中有

  • 乐冰

    源见“冰清玉润”。美称岳父。唐黄滔《祭先外舅》:“将仰止于乐冰,冀参差于卫玉。”【词语乐冰】   汉语大词典:乐冰

  • 袁舫

    同“袁宏艇”。宋李曾伯《水龙吟.和丁未诸叔父玩月》词:“庾楼袁舫,浩歌长啸,壮游曾历。”

  • 鹭行

    同“鹭序鵷行”。明袁宗道《将抵都门》诗:“只合寻鸥伴,谁令入鹭行?”【词语鹭行】   汉语大词典:鹭行

  • 猎渭

    源见“非熊兆”。谓获得贤才。宋黄庭坚《次韵奉送公定》:“筑岩发梦寐,猎渭非熊螭。”【词语猎渭】   汉语大词典:猎渭

  • 铜仙铅泪

    同“铜仙泪”。宋王沂孙《齐天乐.又蝉》词之二:“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

  • 鸿冥

    同“鸿飞冥冥”。唐李白《唐汉东紫阳先生碑铭》:“代业黄 老,门清儒素,皆龙脱世网,鸿冥高云。”【词语鸿冥】   汉语大词典:鸿冥

  • 民不畏死

    见“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李劼人《大波》:“他向老五端锦笑说:‘除非真正讲革命,讲排满的乱党分子,才可以说~,但这类人,全中国能有好多?’”【词语民不畏死】  成语:民不畏死汉语大词典:民不畏死

  • 淅矛头

    同“矛炊剑淅”。宋杨万里《秋怀》诗:“盖世功名吹剑首,平生忧患淅矛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