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扫门求见

扫门求见

指魏勃为齐相曹参舍人(侍从官)打扫门外卫生,才由舍人引荐他见到曹参。后以此典形容设法求谒权贵,希图任用。 当魏勃年青时,想求见齐相曹参,家贫拿不出东西打通关系,便经常独自一人凌晨时分前去齐相舍人的大门外打扫卫生。这位舍人非常奇怪,以为是怪物,而在暗中窥察,抓到魏勃。魏勃说:“想见曹参丞相,没有门路,因此为您打扫大门外卫生,想以此得到求见之机会。”于是这位舍人便把魏勃引见给曹参,因此他也当了舍人。此典又作“空扫相门”、“扫丞相门”、“扫门”、“丞相扫门人”、“埽门士”、“扫门踪魏勃”、“长扫朱门”、“相门洒埽”、“耻为丞相扫”。

【出典】:

史记》卷52《齐悼惠王世家》2004页:“及魏勃少时,欲求见齐相曹参(随刘邦起义,屡立战功,封平阳侯,任齐相九年,萧何死,曹参继任为汉丞相),家贫无以自通,乃常独早夜埽(通“扫”)齐相舍人(侍从官)门外,相舍人怪之,以为物,而伺(sì四,暗中窥察)之,得勃。勃曰:‘愿见相君,无因,故为子埽,欲以求见。’于是舍人见勃曹参,因以为舍人。”

【例句】:

唐·骆宾王《上吏部侍郎帝京篇》:“久留郎署终难遇,空扫相门谁见知?” 唐·骆宾王《自叙状》:“然而进不能谈社稷之务,立事寰中;退不能扫丞相之门,买名天下。” 唐·刘长卿《奉和杜相公新移长兴宅》:“有地先开阁,何人不扫门。” 唐·刘禹锡《酬淮南牛相公述旧》:“初见相如成赋日,寻为丞相扫门人。” 唐·杜牧《寄崔钧》:“自愧埽门士,谁为乞火人?” 唐·张祜《庚子岁寓游扬州》:“扫门踪魏勃,开阁伫孙弘。” 唐·李山甫《送职方王郎中》:“此生长扫朱门者,每向人间梦粉围。” 清·钱谦益《癸未四月吉水公诣阙》之三:“仕路揶揄诚有鬼,相门洒埽岂无人。” 清·黄景仁《上朱笥河先生》:“言公相士无成规,扫门求见君无迟。” 清·郁植《悲歌》之六:“有琴耻向贵主弹,有门耻为丞相扫。”


【典源】《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魏勃少时,欲求见齐相曹参,家贫无以自通,乃常独早夜埽齐相舍人门外。相舍人怪之,以为物,而伺之,得勃。勃曰:‘愿见相君,无因,故为子埽,欲以求见。’于是舍人见勃曹参,因以为舍人。”《汉书·高五王传》亦载。

【今译】 汉代魏勃想求见齐相曹参,因家中贫穷无法进见,于是他常常大清早去曹参舍人 (侍从官) 的门外打扫。舍人感到奇怪,以为有什么怪物,就悄悄窥察,发现了魏勃。魏勃告诉他:“我想求见相君,便没有机缘,所以为您打扫门外,想请您引见。”于是舍人为他引荐,见到曹参,也被用为舍人。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设法求谒权贵,希图任用。

【典形】 长扫朱门、丞相扫门人、耻为丞相扫、空扫相门、埽门士、扫丞相门、扫门、扫门求见、扫门踪魏勃、相门洒埽、扫舍人门、笑魏勃、拥篲扫公门、无私断扫门。

【示例】

〔长扫朱门〕 唐·李山甫《送职方王郎中》:“此生长扫朱门者,每向人间梦粉闱。”

〔丞相扫门人〕 唐·刘禹锡《酬淮南牛相公述旧》:“初见相如成赋日,寻为丞相扫门人。”

〔耻为丞相扫〕 清·郁植《悲歌》之六:“有琴耻向贵主弹,有门耻为丞相扫。”

〔空扫相门〕 唐·骆宾王《上吏部侍郎帝京篇》:“久留郎署终难遇,空扫相门谁见知?”

〔埽门士〕 唐·杜牧《寄崔钧》:“自愧埽门士,谁为乞火人?”

〔扫丞相门〕 唐·骆宾王 《自叙状》:“然而进不能谈社稷之务,立事寰中; 退不能扫丞相之门,买名天下。”〔扫门〕 唐·刘长卿《奉和杜相公新移长兴宅》:“有地先开阁,何人不扫门。”

〔扫门求见〕 清·黄景仁《上朱笥河先生》:“言公相士无成规,扫门求见君无迟。”

〔扫门踪魏勃〕 唐·张祜《庚子岁寓游扬州》:“扫门踪魏勃,开阁伫孙弘。”

〔相门洒埽〕 清·钱谦益《癸未四月吉水公诣阙》之三:“仕路揶揄诚有鬼,相门洒埽岂无人。”


猜你喜欢

  • 湘竹泪染

    晋.张华《博物志》卷八:“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日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湘水去岸三十里许有相思宫、望帝台。昔舜南巡而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

  • 犊鼻相如

    源见“文君沽酒”。借指落魄文士。清李渔《凰求凤.情饵》:“文君空辱当垆手,犊鼻相如只卖羞。”

  • 改词曹

    《晋书.羊祜传》:“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荆州人为祜讳名,屋室皆以门为称,改户曹为辞曹焉。”晋征南大将军羊祜,在其任荆州大都督期间,务修德政,绥怀远近,发展生产,甚得江汉

  • 狗续侯冠

    源见“狗尾续貂”。喻滥封的官吏。清 感惺《断头台.党争》:“琶歌宫市,为后不若为娼;狗续侯冠,畏首还当畏尾。”主谓 比喻滥封的官吏。清·感惺《断头台·党争》:“琶歌宫市,为后不若为娼;~,畏首还当畏尾

  • 彭铿夭

    同“彭殇”。唐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诗:“生同胥靡遗,寿等彭铿夭。”

  • 小儿杨德祖

    源见“目无馀子”。指倜傥有才学的人。宋陈与义《留别葛汝州》诗:“我方庶兄汤惠休,公乃小儿杨德祖。”

  • 瑶草

    汉东方朔《与友人书》:“不可使尘网名缰拘锁,怡然长笑,脱去十洲三岛,相期拾瑶草,吞日月之光华,共轻举耳。”瑶草为仙草,后因以“瑶草”描写仙境。唐刘威《赠道者》诗:“闲寻白鹿眠瑶草,暗摘红桃去洞天。”亦

  • 兹膝不屈,今为公拜

    唐代田承嗣敬服郭子仪的事。《新唐书.郭子仪传》:“田承嗣微狠不轨,子仪尝遣使至魏,承嗣西望拜。指其膝谓使者曰:‘兹膝不屈于人久矣,今为公拜。’”

  • 昃食宵衣

    昃:太阳西斜。宵:夜。太阳下山才吃饭,天还没亮就穿衣起床。旧时形容官吏勤于政事。南朝.陈.徐陵《陈文皇帝哀册书》:“勤民听政,昃食宵衣。”并列 昃,太阳西斜,夜晚到来。宵:夜晚。入夜才吃晚饭,天不亮就

  • 覆醢

    《礼记.檀弓上》:“孔子哭子路于中庭,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既哭,进使者而问故。使者曰:‘醢之矣。’遂命覆醢(覆,倒掉。醢,音hǎi,肉酱)。”孔子的学生子路,是孔悝手下的邑宰。他为了救孔悝,亲自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