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西汉.司马迁撰《史记.淮阴侯列传》载:楚汉相争时,萧何曾向刘邦推荐韩信。韩信因汉王不重用自己,便逃离汉营。萧何连夜追回韩信,说服刘邦,拜为大将。后有人向吕后告发韩信与陈豨共同谋反。吕后乃与萧何谋,“诈令人从上所来(时刘邦亲自带兵讨伐陈豨),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欺骗)信曰:‘虽疾,疆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长乐宫悬钟之室)。”宋.洪迈《容斋随笔》所载事同。

韩信的得志与被杀,都出自萧何一人之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后因以比喻为人害人,成事败事都出自一人。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九:“分宜好个王三老,成也萧何败也何。”


其他 比喻事情的成功失败都出于一个人。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韩信为人告反,吕后欲召,恐其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称陈豨已破,绐信曰:‘虽病强入贺。’信入,即被诛。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元·无名氏《赚蒯通》1折:“这非是我~,做恁的反覆勾当。”△用于成败之因。也作“成也萧何败萧何”、“成败萧何”、“成也萧何败也何”。


出尔反尔、反复无常谓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是个成语,一般人并不陌生。

宋·洪迈 《容斋随笔》记载: “信之为大将军,实萧将军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韩信为大将军,得力于丞相萧何的力荐; 后来,吕后专权,萧何又帮助吕后设计杀害了韩信。此事传到宋代,便形成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表示事之成败皆缘于一人之变化、反复。

《古今小说·闹阴司司马貌断狱》: “当初是萧何荐某为将,后来又是萧何设计,哄某人长乐宫害命;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某心上至今不平。”( 某,指韩信。此为韩信闹阴司之语。)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亦作 “成也萧何败萧何”。《警世通言·王娇莺百年长恨》: “始终一幅香罗帕,成也萧何败萧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主要是对别人而言,也可就自身而言:“这非是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故恁的反覆勾当。”( 《元曲选·无名氏 〈赚蒯通〉》)


【词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汉语词典: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猜你喜欢

  • 窃药飞升

    源见“嫦娥奔月”。喻成仙。清 詹应甲《新水令.南楼月》套曲:“有谁见窃药飞升,料文人驾说无凭。”

  • 鼓洪炉燎毛发

    鼓:鼓风。洪炉:大火炉。燎:燃烧。 鼓起洪炉烈火,燃烧几根毛发。 比喻消灭敌人轻而易举。语出《三国志.魏志.王粲传》:“以此行事,无异于鼓洪炉以燎毛发。”《后汉书.何进传》:“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

  • 杜瘦

    同“杜甫山”。清程先贞《乙未元旦》诗:“饭颗相逢怜杜瘦,糠稃自食逊陈肥。”

  • 士师三黜

    《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法官),三黜(罢免)。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离)父母之邦!”按“正道”办事,总免不了遭罢黜,这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

  • 司空羡

    《晋书.张华传》:“华名重一世,众所推服,晋史及仪礼宪章并属于华,多所损益,当时诏诰皆所草定,声誉益盛,有台辅之望焉。……代下邳王晃为司空,领著作。”晋人张华官至司空,有台辅之声誉,文才冠世,受人称羡

  • 九畹花

    源见“九畹”。指兰花。清陈维崧《采桑子.题兰花小册》词:“只有章华,沦落天涯,忍着灵均九畹花”。【词语九畹花】   汉语大词典:九畹花

  • 商羊翘翘

    同“商羊舞”。唐元稹《酬刘猛见送》诗:“百足虽捷捷,商羊亦翘翘。”

  •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鲁迅《〈故事新编〉序言》:“况且‘~’,用庸俗的话来说,就是‘自家有病自家知’罢。”【词语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成语: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汉语大词典: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 长者辙

    《史记.陈丞相世家》:“〔陈平〕家乃负廓穷巷,以弊席为门,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后遂以“长者辙”指显贵者所乘车辆之行迹,称颂来访者。唐李峤《宅》诗:“屡逢长者辙,时引故人车。”【词语长者辙】   汉语

  • 忍无可忍

    原为“忍不可忍”,指忍受令人不能容忍的事情。后作“忍无可忍”,意为要忍受也无法忍受,表示忍耐已到了极限。孙礼(?-250年),字德达,涿郡容城(今河北容城)人。初从曹操为司空军谋掾,阳平太守。魏明帝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