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悔读南华

悔读南华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五四):“令狐綯(táo)曾以旧事访于庭筠,对曰:‘事出《南华》,非僻书也。或冀相公燮理之暇,时宜览古。’綯益怒,奏庭筠有才无行,卒不登第。庭筠有诗曰:‘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

唐代诗人温庭筠因触怒权贵不得登第,以诗抒发愤懑,诗中有“悔读南华(即《庄子》)”之句。后用为典故,形容学问高深不为人所容。

宋.陆游《怀镜中故庐》诗:“从宦只思乘下泽,忤人常悔读南华。”


述宾 南华,又称南华经、南华真经,是《庄子》的别名。唐代,《庄子》与《老子》并称经典。庄子被称为南华真人。后悔当初读了《南华经》,感慨自己学识渊博而不被人所容。语出宋·计有功《唐诗纪事·温庭筠》:“令狐绹曾以旧事访于庭筠,对曰:‘事出《南华》,非僻书也。或冀相公燮理之暇,时宜览古。’绹益怒,奏庭筠有才无行,卒不登第。庭筠有诗曰:‘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宋·陆游《怀镜中故庐》:“从宦只思乘下泽,忤人尚~。”△常用于表现抑郁不得志之感慨。 →抑郁不得志 怀才不遇 ↔无怨无悔 适逢良机


悔读南华”意谓学问高深而不被人容。

“悔读”,后悔读。“南华”,必然是一篇文章或一部书。“南华”指的是什么呢? 指的是 《庄子》,道家崇奉 《庄子》为“《南华经》”。因此,“悔读南华”就是后悔读了 《庄子》这本书。

唐代令狐 ( táo) 为相时,曾向温庭筠 ( 词人) 问过一个问题。温庭筠才思敏捷,随口答道: “事出 《南华经》。这并非是僻书,希望您在公务闲暇之际,经常看看这些古籍。”令狐绹听了,心里很是生气,对温庭筠自然没有好印象。所以,温庭筠考试,最终都不能及第。他自己感慨地写诗道: “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事见 《唐诗纪事》。

后遂以 “悔读南华”表示遭人忌恨,学问高深而不为人容之意。


【词语悔读南华】  成语:悔读南华汉语词典:悔读南华

猜你喜欢

  • 宁馨儿

    《晋书.王衍传》:“(衍)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又《南史.宋前废帝纪》:“太后(宋孝武帝刘骏的皇后,前废帝刘子业是她的长子

  • 陶母邀宾

    源见“剪发待宾”。谓贤母教子有方。元秦简夫《剪发待宾》三折:“着人道娘教子,我为你后人说,陵母伏剑,陶母邀宾,孟母三移。”【词语陶母邀宾】  成语:陶母邀宾汉语大词典:陶母邀宾

  • 书囊作帷

    汉文帝节俭,他殿上的帷幕是用各地上书的布套缝制成的。《汉书.东方朔传》:“集上书囊以为殿帷。”

  • 化衣尘

    同“京洛尘”。唐赵嘏《寄归》诗:“三年踏尽化衣尘,只见长安不见春。”【词语化衣尘】   汉语大词典:化衣尘

  • 捋髭钱

    宋.郑文宝《江表志》载:南唐张崇帅庐州,好为不法,士庶苦之。尝入觐,江都、庐人幸其改任,皆相谓曰:‘渠伊必不复来矣。’崇归,闻之,计口征“渠伊钱”。明年,再入觐,盛有罢府之耗,人不敢指实,皆道路相目,

  • 轮囷

    源见“美轮美奂”。形容高大,硕大。宋范成大《吴船录》上:“尤多荔枝,皆大本,轮囷数围。”清厉鹗《东城杂记.灌园生》:“夏果磊落,秋瓜轮囷。”【词语轮囷】   汉语大词典:轮囷

  • 守望相助

    守:防守。望:瞭望。 指邻近各处守卫瞭望,彼此照应,互相帮助。语出《孟子.滕文公上》:“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清.侯方域《代司徒公屯田奏议》:“屯军亦因其保障,守望相助得力耕。”清.李伯

  • 悬鹑百结衣

    源见“子夏衣”、“百结”。谓穿着破旧的衣服。形容生活清贫。宋黄庭坚《次韵吉老十小诗》之九:“半菽一瓢饮,悬鹑百结衣。”

  • 鸿鹄将至

    《孟子.告子上》:“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后因以“鸿鹄将至”比喻心思旁骛,另求所得。宋陈亮《谢安比王导论

  • 渭阳情

    《诗经.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春秋时,晋公子重耳为避骊姬之乱,曾逃亡到齐、楚、秦等国。秦穆公的夫人是重耳的姐姐。秦穆公想扶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