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弃席

弃席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文公反国(春秋时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为避骊姬之乱,在外流浪多年之后将回到晋国作君主)至河(指黄河,这时渡船很少,人相争渡),令笾豆(古代祭器。笾,竹器,盛果脯;豆,木制或铜、陶制器皿,盛齑酱)捐之,席蓐(蓐,草垫子)捐之,手足胼胝、面目黧黑者后之。咎犯(即狐偃,字子犯,重耳的舅父,是帮助重耳得以返国的功臣)闻之而夜哭。公曰:‘寡人出亡二十年,乃(而)今得反国(反同返),咎犯闻之,不喜而哭,意(抑,连词)不欲寡人反国邪?’犯对曰:‘笾豆,所以食也,而君捐之。席蓐,所以卧也,而君捐之。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劳有功者也,而君后之。今臣有(又)与(参与,此指被排列)在后中,不胜其哀,故哭。且臣为君行诈伪以反国者众(多次)矣,臣尚自恶也,而况於君。’再拜而辞。文公止之,曰:‘谚曰:“筑社(建社神庙)者,㩷撅(字书无㩷字,疑即“骞”;㩷撅是塑神像时按压塌击的动作)而置之(置立社神塑像)。”今子与我取之(之,代国),而不与我治之;与我置之(承接谚曰之意),而不与我祀之,焉可?’解左骖而盟于河(对河神盟誓,表示永不相弃。这是收回了原来成命的表示)。”

晋公子重耳渡河时所要捐弃的,正是他在流亡困苦中赖以生活之物和出生入死的功臣。咎犯认为这些曾与自己共患难的人与物,是不能丢弃的,否则将使臣下感到寒心。重耳能察纳善言,当即改正了错误。

后诗文词曲中用“弃席”的典故,喻指对下属故旧的闲废弃置。

南朝宋.鲍照《代东武呤》诗:“弃席思君幄,疲马恋君轩。”即用其事。(东武,泰山下小山名。)


【词语弃席】   汉语词典:弃席

猜你喜欢

  • 菽水之养

    同“菽水承欢”。明夏完淳《狱中上母书》:“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

  • 待贾而沽

    亦作“待价而沽”。等待善价出售,亦比喻怀才待用或待时而行。语出《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宋 胡继宗《书言故事.金宝》:

  • 织锦回文

    《晋书.窦滔妻苏氏传》:“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唐.武则天《璇玑图序》

  • 言告言归

    言:文言助词,无义。告:告诉公婆和丈夫。归:回父母家。 意谓告辞公婆回娘家探亲。 旧指妇女归宁。语出《诗.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唐.张九龄《敕皇太子纳妃》:“皇太子鸿,储副是属,仁

  • 随驾隐士

    指虽然隐居但却有意于做官的人。出自唐卢藏用之事迹。参见“终南捷径”条。卢藏用早年隐居山中,但却希望能够出来做官,因此被人称做是“随驾隐士”。【出典】:《新唐书》卷123《卢藏用传》4378页:“始隐山

  • 渭水封侯

    源见“渭滨垂钓”。谓隐士出山建功立业。明冯惟敏《粉蝶儿.五岳游囊杂咏》曲:“也不羡严陵贵友,也不羡渭水封侯。”

  • 执鞭

    手拿鞭子为人驾驭车子,引申为景仰、追随别人的意思。《论语.述而》:“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史记.管晏列传》:“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忻:同“欣”。【词语执鞭

  • 贪人积胡椒

    同“胡椒八百斛”。宋陈与义《再用迹字韵成一首呈判府》:“贪人积胡椒,智不到鬼录。”

  • 光照乘

    源见“魏车委照”。喻珍贵之物。清潘柽章《程杓石施又王见访分得条字》诗:“赠我长歌光照乘,答君短剑气摩霄。”

  • 一傅众咻

    《孟子.滕文公下》:“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 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