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帝衣溅血

帝衣溅血

源见“嵇侍中血”。指忠臣卫君殉国的壮烈行为。明高启《永嘉行》:“帝衣溅血忠臣死,五部初兴屠各子。”


【典源】《晋书·嵇绍传》:“ (嵇) 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散溃,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兵交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资治通鉴·晋纪·惠帝永兴元年》亦载。

【今译】 晋惠帝时,发生八王之乱,侍中嵇绍赶去惠帝所在地。惠帝兵败,百官与侍卫全都溃散,只有嵇绍身穿朝服,以身护卫惠帝,乱兵攻来,箭飞如雨,嵇绍被乱兵杀死在惠帝身旁,血都溅到了惠帝御衣上。等事定后,手下人想洗去衣上血迹,惠帝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臣子誓死卫君的义烈行为。

【典形】 赤心嵇绍、帝衣溅血、嵇绍血、侍中血、嵇侍中血。

【示例】

〔赤心嵇绍〕 金·元好问《四哀诗·王仲泽》:“壮志相如头碎柱,赤心嵇绍血沾衣。”

〔帝衣溅血〕 明·高启《永嘉行》:“帝衣溅血忠臣死,五部初兴屠各子。”

〔嵇绍血〕 唐·杜甫《伤春》之四:“岂无嵇绍血,沾洒属车尘。”

〔侍中血〕 唐·罗隐 《题段太尉庙》:“堪嗟侍中血,不及御衣前。”


猜你喜欢

  • 吴市箫

    同“吴市吹箫”。白蕉《江浦》诗:“不饮盗泉水,愁闻吴市箫。”

  • 桃花笑

    源见“人面桃花”。指女子娇美的笑容。宋 吕渭老《惜分飞.元夕》词:“帘映春窈窕,雾香残腻桃花笑。”

  • 闻凤啸

    源见“苏门长啸”。形容听到高士长啸。清王夫之《广遣兴》诗:“阮籍狂才闻凤啸,骆丞囚得伴蝉吟。”

  • 观濠

    源见“濠上观鱼”。借指纵情山水,逍遥游乐。唐王起《羡鱼赋》:“窥绿藻,瞰红莲。弹铗之歌愈切,观濠之意弥坚。”【词语观濠】   汉语大词典:观濠

  • 绛侯之系

    源见“牍背千金”。指蒙冤系狱,难以剖白。宋周必大《岳飞叙复元官制》:“坐急绛侯之系,莫然内史之灰。”

  • 艰鲜

    《书.益稷》:“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孔传:“艰,难也。众难得食处,则与稷教民播种之;决川有鱼鳖,使民鲜食之。”后因以“艰鲜”为食物匮乏之典。《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元年》:“财用殚匮,民食艰鲜。”

  • 骥尾附

    同“附骥尾”。清唐孙华《有感明季党事二十二韵》:“声名骥尾附,假窃虎皮蒙。”

  • 不痴不聋

    《南史.庾仲文传》:“不痴不聋,不成姑公。”《资治通鉴.唐纪》代宗大历二年:郭子仪子暖,尚升平公主,尝与争言。暧曰:“汝倚乃父为天子邪?我父薄天子不为!”公主恚,奔走奏之。上曰:“此非汝所知。彼诚如是

  •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学生不一定比老师差,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高明。 表示正确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互相学习的基础上。谁有道,谁掌握了知识真理,就应向谁学习。语出唐.韩愈《师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

  • 悬鼓待椎

    《渊鉴类函.乐.鼓二》引明陈耀文《天中记》:“宋范仲淹一日携子纯仁访民家。民舍有鼓为妖。坐未几,鼓自风滚至庭不已,民舍皆股栗。仲淹徐谓纯仁曰:‘此鼓久不击,见好客至,故自来庭以觅槌耳。’令纯仁削槌以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