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尔虞我诈

尔虞我诈

或用作“此诈彼虞”、“尔诈我虞”。形容互相猜疑,互相欺骗,勾心斗角。公元前595年秋,楚庄王出兵伐宋,相持几个月,双方均疲惫不堪。为了迫使宋国求和,楚国军队在当地修房筑屋,并招回逃亡百姓耕田种地,以作久驻之状。宋国上下十分恐惧,派出大臣华元乘夜进入楚军营垒,突然冲进主将公子侧房中,向他说明宋国已经达到了“易子而食,析骸以爨爨”的地步。如果楚国退出三十里,则愿求和;如仍不退,则宁愿拼到底也不投降。”楚国得知这一情况,当即退军三十里,两国缔结了盟约。盟约中称:“我们两国互不欺诈,互相信任。”

【出典】:

左传·宣公十五年》:“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例句】:

唐·崔致远《谢诏示徐州事宜表》:“况是邻藩,岂谋侵扰,彼无此诈,此无彼虞。” 《毛泽东选集·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团结要是真正的团结,尔诈我虞是不行的。”


见“尔诈我虞”。刘卫华、张欣武《哈佛女孩刘亦婷》:“他们还谈到商场上的~,官场上的阿谀奉迎贪赃枉法。”


解释尔:你。虞、诈:欺诈。形容互不信任,互相欺骗。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春秋时期,楚王派遣大臣申舟出使齐国。从楚国到齐国,要途经宋国,申舟出使时,楚王给他说不用向宋国借道。申舟说:“宋国是个糊涂的国家,如果不借道,我就一定会被杀掉。”楚王说:“如果你被杀,我就出兵灭了宋国。”于是申舟不借道而行,后来果然被宋国杀掉。

楚王于是发兵进攻宋国,围困了九个多月还没有攻下,楚王就想退兵。申舟的儿子说:“先父甘冒杀身之祸而不敢放弃您不借道的命令,现在君王您却放弃了自己以前的诺言。”楚王哑口无言,无计可施。这时楚王的车夫申叔出主意说:“在阵地上修建房屋,并让逃亡的人来这里种田,宋国就会认为我们要打持久战,就一定会屈服。”楚王听从了这一建议,宋国果然非常害怕。

于是宋国派遣勇士华元趁夜潜入楚军,直接跑到宰相子反的床边,对他说:“实话告诉你,我们城里已经断粮,大家交换儿子当粮吃,拿死人骨头当柴烧。尽管这样,我们也宁愿与国同亡,而不会接受屈辱的条约。假如你们现在退军三十里,我们将听从你们的命令。”子反害怕了,便同意撤退三十里然后结盟。宋楚结盟时在盟约中写道:“我不欺骗你,你也不要欺骗我。”

近义钩心斗角

反义肝胆相照

例句

邻里间要搞好团结,不能尔虞我诈。


【词语尔虞我诈】  成语:尔虞我诈汉语词典:尔虞我诈

猜你喜欢

  • 鲁人酒薄邯郸围

    同“鲁酒薄而邯郸围”。宋唐庚《采藤曲效王建体》:“鲁人酒薄邯郸围,西河渡桥南越悲。”

  • 赤管

    《汉官仪》:“尚书令、仆、丞、郎,月给赤管大笔一双。”(据《太平御览》卷六〇五引)汉时,按制度规定每月发给尚书省官员赤管大笔一双。后用为咏尚书省官员之典。唐.杜甫《春日江村五首》其三诗:“赤管随王命,

  • 猿鹤羞

    源见“北山移文”。谓隐士复出,愧违初志。宋陈与义《遥碧轩作时欲赴召》诗:“丈夫已忍猿鹤羞,欲去且复斯须留。”【词语猿鹤羞】   汉语大词典:猿鹤羞

  • 不问狐狸

    源见“张纲埋轮”。反喻决心弹劾权奸。宋陆游《悲歌行》:“张纲本不问狐狸,董龙何足方鸡狗?”

  • 乞儿向火

    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向火乞儿》:“天宝中,杨国忠用事(掌相权执政),朝士争相趋附,张九龄称之为向火乞儿。”唐玄宗天宝年间,张九龄看到不少朝臣巴结趋附于专权奸相杨国忠,便称这些人是“向火”的

  • 兰山羞

    《汉书.李广传》:天汉二年,贰师将军伐匈奴。李陵自请带一队人马“到兰千山南以分单于兵。”遭到匈奴数万人的包围。“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即弃车去。”李陵与韩延年突围,韩战死,“陵曰:‘

  • 昭陵玉匣

    唐.张彦远辑《法书要录》卷三何延之《兰亭记》:“帝(唐太宗)命供奉搨书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四人各搨数本,以赐皇太子诸王近臣。贞观二十三年,圣躬不豫,幸玉华宫含风殿,临崩谓高宗曰:‘吾欲从汝

  •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委委( ㄨㄟ wēi ㄨㄟ wēi )佗佗( ㄊㄨㄛˊ tuó ㄊㄨㄛˊ tuó ):雍容自得的样子。 仪态雍容大方,像山一样稳重,像河一样渊深。 古代形容贵族妇女德容之美。语出《

  • 御李

    《后汉书.李膺传》:“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举高第,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荀爽尝

  • 毕卓眠

    同“毕卓瓮头眠”。清赵执信《赠善酿王生》诗:“家当后乐桥,岁酿范泉水;瓮底毕卓眠,床头杜康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