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如火如荼

如火如荼

荼,指茅草上开的白花;火,红色。如火如荼,原为形容军容之盛,后泛指气势蓬勃旺盛。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在杀了大臣伍员之后,尽管国内连年饥馑,但他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仍于公元前482年,率军北上,与晋定公会盟于黄池,欲图争夺中原霸权。闻知吴国内部空虚,越王勾践乘机率师袭吴。这时,正与晋侯争霸的吴王夫差闻知此讯大惊。急忙商议对策。根据大臣建议,夫差决定仍按原定计划与诸侯集会,待争得霸主地位后,再回师击越。这样,当夜夫差便将所率三万精兵分成中、左、右三个方阵。中军,衣服、旗帜、甲胄皆是白色,远望如一片盛开的白色花朵;左军,皆赤色,望上去如同熊熊烈火;右军,皆黑色,望上去如同乌云翻滚。次日凌晨,夫差亲自指挥,一声鼓响,三万将士齐声狂呼,地动山摇。见此阵势,晋定公和其他诸侯都吓破了胆,只好乖乖地同意夫差当霸主,而后夫差才还师吴国,抗击越国入侵。

【出典】:

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增,望之如荼。王亲秉钺,载白旗以中陈而立。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丹甲,朱羽之增望之如火。右军亦如之,皆玄裳,玄旗,黑甲,乌羽之矰,望之如墨。为带甲三万,以势攻,鸡鸣乃定。既阵,去晋军一里。昧明,王乃秉袍,亲就鸣钟鼓,丁宁、錞于振铎,勇怯尽应,三军皆哗扣以振旅,其声动天地。”

【例句】:

茅盾《清明前后》:“她跟着学校撤到武汉,就卷入了那时候如火如荼的抗敌高潮。”


并列 荼,开白花的茅草。既像燃烧的火焰那样红,又像盛开的荼花那样白。原比喻军容壮盛,后形容气势蓬勃、气氛热烈。语本《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张贤华《欲海沉浮》:“正是在那次~的誓师大会上! 他邂逅了同校同年级却不同班的李小青。”※荼,不读作chá,不要写成“茶”。△褒义。多用于描写状态程度。→汹涌澎湃 风起云涌 轰轰烈烈 热火朝天 方兴未艾 ↔冷冷清清 死气沉沉。 也作“如荼如火”。


“如火如荼 ( tú) ”,形容热烈或旺盛。

“如火”,像火一样。“如荼”,“荼”是什么呢? 为什么像 “荼”一样?

如火如荼”原喻军容之盛。《国语·吴语》记载: 以万人为方阵,都拿着画有日月的白旗、画着蛟龙的白旗及白色的盾甲、白羽之箭,“望之如荼”。荼,是一种开白花的茅草,士卒所持皆白色之物,故 “望之如荼”。在这样的方阵中,“王亲秉钺 ( yuè) 载白旗,以中阵而立”。而左军也如此,都拿着画有日月的红旗,画有蛟龙的红旗及红色的盾甲、红羽之箭,“望之如火”。后世因之形成 “如荼如火”或 “如火如荼”之语,以形容热烈或旺盛。此语今多用于生产劳动活动中。


【词语如火如荼】  成语:如火如荼汉语词典:如火如荼

猜你喜欢

  • 耏门

    《左传.文公十一年》:“宋公于是以门赏耏班,使食其征,谓之耏门。”谓以城门的税收赏耏班。后遂用为食税、征税之典实。南朝 梁张缵《南征赋》:“陋文仲之废职,鄙耏门之食征。”【词语耏门】   汉语大词典:

  • 山阳怨笛

    同“山阳笛”。宋张炎《桂枝香.送宾月叶公东归》词:“旧怀难写,山阳怨笛,夜凉吹月。”

  • 意气扬扬

    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后因以“意气扬扬”用为形容十分得意或气概高昂的样子的典故。明

  • 龙蛰蠖屈

    《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后因以“龙蛰蠖屈”喻隐居不仕。明张居正《答司空陆五台书》:“今岁传胪小儿,即少时妄对隐士绝无才者也。公当盛汉之隆,而龙蛰蠖屈,不一建立于时,

  • 丝纶

    同“丝言”。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记》称丝纶,所以应接群后。”唐杨炯《为刘少傅谢敕书慰劳表》:“虔奉丝纶,躬亲政事。”【词语丝纶】   汉语大词典:丝纶

  • 东风压倒西风

    《红楼梦》八二回:“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家庭中对立的双方,必然是一方压倒另一方。后以东风压倒西风喻指革命力量压倒反革命力量。毛泽东《在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莫斯科会议上的讲

  • 温室秘

    源见“温室树”。谓宫禁中事。唐沈佺期《酬杨给事兼见赠台中》诗:“温室秘,籍向琐闱通。”

  • 羲辔

    同“羲和车”。南朝 梁王僧孺《豫州墓志》:“羲辔难留,蒙水易收。秘丘玄户,杳杳悠悠。”

  • 王猷爱竹

    源见“子猷惜此君”。指情怀高雅。元顾瑛《和岳季坚韵》:“王猷爱竹非无宅,山简观鱼别有池。”

  • 贵以贱为本

    高贵要以低贱为根本。 表示居于高位的人要能谦卑处下。语出《老子》三九章:“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耶?”汉.王符《潜夫论.救边》:“夫国以民为基,贵以贱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