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声色狗马

声色狗马

声乐、女色、狗、马都是达官贵人的玩物。泛指荒淫的享乐生活。又作“声色犬马”。见隋齐王杨暕(jiǎn简)的事迹。杨暕(584-617年),字世朏(fěi匪),小字阿孩。隋炀帝子。开皇中立为豫章王,后为内史令。仁寿中,拜扬州总管沿淮以南诸军事。炀帝即位后,进封齐王,历任豫州牧、雍州牧、河南尹等。史称其性格骄侈,亲近小人,经常做一些不法之事,并派遣亲信,四处寻求声色狗马。大业十四年(618年),杨暕在江都宫与其父炀帝同时被杀。

【出典】:

隋书》卷59《炀三子·齐王暕传》1442页:“暕颇骄恣,昵近小人,所行多不法,遣乔令则、刘虔安、裴该、皇甫谌、库狄仲錡、陈智伟等求声色狗马。”

【例句】:

明·郑若庸《玉块记·博弈》:“朝从博徒饮,暮有娼楼期。指廪偿酒债,堆金选蛾眉。声色狗马外,其余一无知。”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93回:“可知那声色犬马,奇技淫物,适足以起大盗觊觎之心。”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粱》:“声色狗马,昼夜荒淫,国计民生,罔存志虑。” 鲁迅《集外集拾遗·诗歌之敌》:“宋玉、司马相如之流,就受着这样的待遇,和后来的权门的‘清客’略同,都是位在声色狗马之间的玩物。”


并列 声色,指歌声和美色。狗马,指豢养狗、骑马等剥削阶级行乐方式。形容统治者寻欢作乐、荒淫无耻的生活。语出《隋书·齐王杨传》:“颇骄恣,呢近小人,所行多不法,遣乔令则、刘虔安、裴该、皇甫谌、库狄仲锜、陈智伟等求声色狗马。”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于是几案罗列,枕席狼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之上。”△贬义。 用于奢侈品性类。↔一尘不染 轻装简从。也作“狗马声色”、“声色犬马”。


【词语声色狗马】  成语:声色狗马汉语词典:声色狗马

猜你喜欢

  • 矢在弦上,不得不发

    《太平御览》卷五九七引《魏书》谓:陈琳为袁绍写檄文一篇,辱骂曹操的祖父及父亲。袁绍败,陈琳归附曹操,曹问陈:“君昔为本初檄书,但罪孤而已,何乃上及父祖乎?”陈琳说:“矢在弦上,不得不发。”比喻迫于时势

  • 三月不知肉味

    源见“闻韶忘味”。谓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形容事物的绝妙,感人至深。《老残游记》二回:“每次听了他说书之后,总有好几天耳朵里无非都是他的书,无论做什么事,总不入神……还是孔子‘三月不

  • 浸润

    《论语.颜渊》:“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后以“浸润”指谗言。《汉书.王尊传》:“秦听浸润以诛良将,魏信谗言以逐贤守,此皆偏听不聪,失人之患也。”【词语浸润】   汉语大词典:浸润

  • 甓社湖珠

    《佩文韵府》卷七上“珠”引宋.沈括《梦溪笔谈》载:嘉祐(宋仁宗年号)中,扬州有一珠初出于天长陂泽中,转入甓社湖。予友人书斋在湖上,一夜,忽见其珠甚近。初微,开其房先自吻中出,如横一金线,俄顷,张殼大如

  • 王子乔

    源见“王乔控鹤”。借指仙人。唐李白《赠别舍弟台卿之江南》诗:“客遇王子乔,口传不死方。”【词语王子乔】   汉语大词典:王子乔

  • 碧玉风标

    源见“小家碧玉”。形容美少女风姿。宋 吕渭老《望海潮》词:“孙郎病酒无聊。记乌丝醉语,碧玉风标。”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上》: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春秋时,周厉王暴虐无道,受到国人的批评指责。周厉王就派专人监视,发现谁发牢骚批评他,就抓去杀头。这样表面上看来

  • 书读五车

    同“书富五车”。明 王錂《寻亲记.局骗》:“我好痴,教孩儿学甚文章!比似我书读五车,那曾上金马玉堂?”主谓 形容书读得多,知识很丰富。语本《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明·范受益《寻亲记·局

  • 南熏音

    同“南风”。唐陆龟蒙《杂讽》诗之五:“永播南熏音,垂之万年耳。”

  • 盍簪

    《易.豫》:“勿疑,朋盍簪。”王弼注:“盍,合也;簪,疾也。”陆德明释文:“簪,虞作戠。戠,丛合也。”孔颖达疏:“群朋合聚而疾来也。”后以“盍簪”指士人聚会。唐杜甫《杜位宅守岁》诗:“盍簪喧枥马,列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