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圆寂

圆寂

梵文“涅槃”的意义,佛教所宣扬的最高境界,即“圆满”(具备)一切“清静功德”,寂(熄)灭一切烦恼。后来又称佛或僧人的死为“圆寂”。唐代释义净《大宝积经》:“我求圆寂,而除欲染。”


僧人之死谓之 “圆寂”。

为什么称为 “圆寂”呢?

圆”,圆满。谓一切之 “清静功德”圆满。

“寂”,静。静无生息,引申为寂灭。谓寂灭一切之烦恼。

一切功德圆满了,一切烦恼寂灭 ( 犹言熄灭) 了,这样的 “圆寂”( 死) 便是佛教所宣扬的最高境界。此亦谓之 “涅槃”( 梵文) ,意译为 “灭度”。谓灭除烦恼,度过此生。

信仰佛教,在家吃斋念佛的 “居士”,他们的离世也可叫做 “圆寂”。因为佛经上说,信仰佛教,经过长期 “修道”,便可寂 ( 熄)灭一切烦恼,圆满 ( 具备) 一切 “清静功德”。

有些高僧临逝世前,往往盘腿而坐离世,此谓之 “坐化”。 “圆寂”、“涅槃”、“坐化”是常见的说法,皆为同义语。


【词语圆寂】   汉语词典:圆寂

猜你喜欢

  • 念越乡

    源见“庄舄越吟”。借指思念故乡。唐李绅《灵汜桥》诗:“何须化鹤归华表,却数凋零念越乡。”

  • 颍客

    源见“箕山之节”。代称许由。亦泛指隐者。唐 理莹《送戴三徵君还谷口旧居》诗:“周王尊渭叟,颍客傲唐尧。”【词语颍客】   汉语大词典:颍客

  • 橘里人

    同“橘中叟”。清 黄鷟来《挽赵来夫和其重游华首台》诗:“卧高不碍粱边枕,弈罢终同橘里人。”

  • 聚沙

    《法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原比喻积小善为大行。后亦指年幼慕道,学佛论道。唐于志宁《〈大唐西域记〉序》:“奇开之岁,霞轩月举;聚沙之年,兰薰桂馥。”五代齐己

  • 众叛亲离

    意谓群众背叛,亲信远离,不得人心,处境非常孤立。公元前719年,卫国公子州吁杀死了他的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君。而后为了转移国内不满情绪,又对外发动伐郑之役。当时,鲁隐公问大夫众仲,州吁能不能成功?众仲回

  • 桐音

    源见“焦尾琴”。指琴声。明张凤翼《红拂记.奇逢旧侣》:“桐音重协,蕙帏还共,转觉那人恩重。”【词语桐音】   汉语大词典:桐音

  • 郑牛

    唐.白居易《长庆集》卷五十六《双鹦鹉》诗自注云:古谚有:“郑玄家牛,触墙成八字。”东汉.郑玄,为当代大儒,家中有牛,触墙成八字。后因以咏牛,或用为主人风雅,牲畜亦能书字之典。唐.白居易《双鹦鹉》诗:“

  • 文欺白凤

    源见“吐凤”。谓文章超过扬雄。极言文章美妙。前蜀贯休《避地毘陵寒月上孙徵使君》诗之二:“文欺白凤真难及,药捻红蕖岂偶然?”

  • 一日三月

    同“一日三秋”。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九引宋章援致苏轼书:“伏念某远离墙门,于今九年,一日三月,何可数计!”主谓 对人思念殷切。语本《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云麓漫钞》

  • 千日醉

    源见“千日酒”。谓久醉不醒。常寓嗜饮忘怀之意。唐杜甫《垂白》诗:“甘从千日醉,未许七哀诗。”宋陆游《遣兴》诗:“纵酒山南千日醉,看花剑外十年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