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国计民生

国计民生

又作“民生国计”。国计:国家财政经济。民生:民众生活。指李鸿章上奏条陈说:中国自己设立轮船招商局,使中国轮船航行,利益不被外国洋人占尽,这是关系国家财政经济和民众生活的大事。李鸿章(1823-1901年),字少荃(Quán全),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举人经殿试合格赐出身者),授翰林院(清代掌秘书、著作等事)编修(编写国史、实录、会要等)。咸丰三年(1853年),在原籍组织团练(地方武装)抵抗太平天国起义军,屡遭失败,投靠曾国藩当幕僚(参谋、佐助)。咸丰十一年(1861年),受曾国藩委派,到庐州(治所今安徽合肥市)编练淮军。同治元年(1862年),奉调领淮军赴上海。镇压太平军,旋授江苏巡抚。四年,署两江总督。五年,授湖广总督。九年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十一年建议设置轮船招商局。十三年(1874年),李鸿章又上奏条陈说:“同治年间曾国藩、丁日昌在江苏总督、巡抚任内,屡次根据道员许道身、同知容闳(Hóng洪)创议的中国商人制造轮船的章程。分别运输国家漕粮征收的大米,兼代招揽客商的货物。……各省在沪的殷实富商,或者自己购置轮船驾驶航行于各个商埠,或者挟带资金依附于西方商人去登记名册。若是中国自己成立招商局,就会使各个商人所有的轮船股本必定逐渐归于官方主持的招商局,似乎足够顺从适应商人情况而增强国家体制。拟议呈请先行试办招商局,成为官方、商人协商融洽的地方。等到商船制造完成,立即可以随时添补制造轮船的章程,推广扩大范围普遍实行。当即命令朱其昂回上海设置招商局招揽商人,商人争先恐后地加入股金,拨出次年漕运公粮大米二十万石,由招商局轮船运输往津,若是从这时开始招商局轮船可以畅通航行,或许使我国内地长江、外面海上的利益不致于被外国洋人所占尽,像那样关系于国家财政经济和民众生活的大事就实在不是很微薄的了。”

【出典】:

清史稿》卷150《交通志二·轮船》4451、4452页:“同治十一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建议设轮船招商局。”“十三年,鸿章又疏言:‘同治间曾国藩,丁日昌在江苏督、抚任,迭据道员许道身、同知容闳创议华商造船章程,分运漕米,兼揽客货。……各省在沪殷商,或自置轮船行驶各埠,或挟资本依附西商之籍。若中国自立招商局,则各商所有轮船股本必渐归官局,似足顺商情而强国体。拟请先行试办招商,为官、商浃(jiā葭)洽(融洽)地步。俟(sì四,等待)商船造成,即可随时添补,推广通行。……当令朱其昂回沪设局招商。商人争先入股,……拨明年漕米二十万石,由招商轮船运津,……若从此轮船畅行,庶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其关于国计民生者实非浅鲜。’”

【例句】:

清·颐琐《黄绣球》7回:“旧章既失,便新不成新,旧不成旧,一物一器,尚不适用,何况那政治上的事关系民生国计的呢?” 严复《救亡决论》:“真若一丘之貉,苟利一身而已矣,遑惜民生国计也哉!”


并列 国家的财政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明史·王家屏传》:“~,莫关圣虑。”△褒义。用于描写全面。也作“民生国计”。


【词语国计民生】  成语:国计民生汉语词典:国计民生

猜你喜欢

  • 采周薇

    源见“采薇”。指坚守气节。陈去病《初夏越中杂诗》:“生无依汉腊,死亦采周薇。”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五.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壮:年轻力壮;老大:年纪老了;徒:白白地。意谓年轻力壮时不努力学习求上进,等到年纪老了只有枉自伤悲了。宋.欧阳修

  • 五色补天

    同“女娲补天”。元许有壬《水调歌头.胭脂井次汤碧山教授韵》词:“五色补天缺,万世仰娲皇。”

  • 鲇缘竹

    同“鲇鱼上竹竿”。清冯桂芬《五十初度自题小影》诗:“一官蓬岛鲇缘竹,五载枌乡鼠啮藤。”【词语鲇缘竹】   汉语大词典:鲇缘竹

  • 滥竽充数

    比喻没有真才实学,虚在其位、聊以充数,有时也用于自谦。战国时齐宣王听人奏竽,每次都要三百人一齐吹。有个复姓南郭的先生,要求为他吹竽,宣王很高兴。这样,单为吹竽而食俸者达数百人之多。齐宣王死后,齐湣王即

  • 肉鼓吹

    宋人《外史梼杌》(《类说》二十七卷):五代蜀李匡远凶暴苛刻,一日不行刑,便惨然不乐。他听到笞挞之声时,便说:“此吾一部肉鼓吹。”笞挞,指用鞭板棍棒等拷打人。鼓吹,谓鼓钲箫笳等各种乐器的合奏,犹言今日交

  • 金縢

    《尚书.金縢》:“武王疾,周公祷于三王,愿以身代。史纳其祝策于金縢匮中;其后周公因管蔡流言,避居东都,成王开匮得其祝文,乃知周公之忠勤,执书而泣,遂迎周公归成周。”因其匮缄之以金,故称金縢。縢,音té

  • 川壅必溃

    《国语.周语上》(卷一):“(周)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mǐ消除)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

  • 仙童驭竹

    源见“竹马交迎”。称颂地方良吏施行德政,惠及百姓,受到儿童欢迎。唐骆宾王《饯郑安阳入蜀》诗:“剑门千仞起,石路五丁开。海客乘槎渡,仙童驭竹回。”

  • 伏猎侍郎

    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颜挺之传》:“(李)林甫引萧炅(音jiǒng)为户部侍郎,尝与挺之同行庆吊,客次有《礼记》,萧炅读之曰:‘蒸尝伏猎’。(按应读“蒸尝伏腊”。)炅早从官,无学术,不识‘伏腊’(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