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嗟来之食

嗟来之食

表示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有一年,齐国发生严重灾荒,一个名叫黔敖的富人把食物摆在路边,准备施舍给逃荒的人。这时,有个逃荒的人用袖子遮住脸,拖着鞋子,摇摇晃晃地走了过来。黔敖左手捧着食物,右手端着汤水向他吆喝,喂!吃吧!那个逃荒者瞪着眼睛看了看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黔敖向他道歉,请他吃,可是那个逃荒者终于不吃而饿死。

【出典】:

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例句】:

东晋·陶潜《有会而作》:“嗟来何足吝,徒没空自谴。”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乐羊子妻传》:“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金求利以污其行乎?’”


偏正 招呼乞食者来食。对他人不怀好意地施舍。《儿女英雄传》27回:“所以宁饮盗泉之水,不受~。”△贬义。一般用来指带侮辱性的施舍。→残羹冷饭↔仁浆义粟


【典源】《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磋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今译】 齐国发生大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了饭食,等待有饥饿的人来给他们吃。有个饿人,用袖子遮着脸,趿拉着鞋,摇摇晃晃地走过来。黔敖左手拿食物,右手举着浆水,对他说:“喂,过来吃!”饿人睁开眼睛直看着他,说:“我正因为不吃这种随便叫我的饭食,才到了这个地步的。”黔敖过去赔礼,饿人终究不吃而饿死。

【释义】 后以此典指带侮辱性的施舍等。

【典形】 嗟来、嗟来食、嗟来受馁、嗟食、蒙袂非、黔敖粥、黔敖恩。

【示例】

〔嗟来〕 宋·苏轼《和陶乞食》:“渊明端乞食,亦不避嗟来。”

〔嗟来食〕 清·陈睿思《赠张永夫》:“途穷厌见俗眼白,饿死不食嗟来食。”

〔嗟来受馁〕 清·杨潮观《穷阮籍醉骂财神》:“为甚的节似黔敖,叫他嗟来受馁?”

〔嗟食〕 唐·李绅《却到浙西》:“野悲扬目称嗟食,林极翳桑顾所求。”

〔蒙袂非〕 晋·陶潜《有会而作》:“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

〔黔敖粥〕 清·唐孙华《挽钱再亭京兆》:“活人共赖黔敖粥,济物思开汲黯仓。”


【词语嗟来之食】  成语:嗟来之食汉语词典:嗟来之食

猜你喜欢

  •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君:君主。 表示将帅在行军作战时,有独立自主之权,虽君主也不容干预。语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又《司马穰苴列传》:“久之,景

  • 止鵩

    同“门栖鵩”。清唐孙华《同年杨昆涛侍御挽诗》:“近得迁莺信,俄占止鵩凶”。

  • 石城汤池

    同“金城汤池”。《三国志.辛毗传》:“兵法称:有石城汤池、带甲百万而无粟者,不能守也。”见“金城汤池”。《三国志·魏书·辛毗传》:“兵法称:有~、带甲百万而无粟者,不能守也。”【词语石城汤池】  成语

  • 轴轳千里

    见“舳舻千里”。【词语轴轳千里】  成语:轴轳千里

  • 狐穴

    源见“狐书”。指僻书僻典。清孙枝蔚《题仙舟图次黄仙裳韵》:“工吟每耻搜狐穴,设酒偏思傍钓矶。”【词语狐穴】   汉语大词典:狐穴

  • 太史南留

    源见“周南留滞”。谓留滞他乡,无所建树。唐杜甫《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尉佗虽北拜,太史尚南留。”

  • 张敞画眉

    《汉书.张敞传》载:张敞为京兆尹,“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上爱其能,弗备责也。”怃,通“妩”。媚好。后因以“张敞画眉”形容夫

  • 宿灵台

    参见:寄灵台

  • 尸利素餐

    源见“尸位素餐”。又《礼记.表记》:“近而不谏,则尸利也。”孔颖达疏:“若亲近于君而不谏,则似如尸之受利禄也。”谓居官食禄而不尽职。《孔丛子.论势》:“尸利素餐,吾罪深矣。”《资治通鉴.周赧王五十六年

  • 立草

    风吹不偃伏的草,喻强项不屈。《北史.崔浩传》“东出潼关。席卷而前,威震南极,江淮以北无立草矣!”【词语立草】   汉语大词典:立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