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名列前茅

名列前茅

形容成绩优异,名次排在最前列。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出兵伐郑。郑国战败求和。几个月后,晋国才以荀林父为统帅,带兵救郑。途中听说郑国已向楚国屈服并缔结盟约,便想回师返国,等楚军退后再来伐郑。对于这一主张,晋大夫士会十分赞成。他说:“楚自孙叔敖担任令尹以后,有选择的使用楚国法典中好的部分。行军时,右军作为侧翼以防不时之虞;左军专管宿营;前锋负责侦察敌情,以茅为旌,发出信号,以防万一。中军负责权衡轻重;后军作为殿后。各级军官都按不同旗号所指方向前进。不待下令,士兵即按预先布置分头行动。这说明他这个人擅长以法治军。

【出典】:

左传·宣公十二年》:蒍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百官象物而动,军政不戒而备,能用典矣。”

【例句】:

清·昭《啸亭杂录续录·莫葆斋》:“少入成均,法时帆先生最为赏识,每考必列前茅。”


主谓 前茅,春秋时代,楚国军队用茅草做为报警的信号,行军时拿它走在队伍的前面,遇有敌情,则举茅为号,以告后面部队。现指考试或竞赛成绩排在最前面。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叶永烈《是是非非“灰姑娘”》:“在1978年、1979年,我完成的拍摄任务又是在厂里~,因此又被评为厂以及上海市电影局的先进工作者。”△褒义。多用于形容人的业绩。→首屈一指金榜题名 蟾宫折桂 ↔名落孙山 屡试不第 榜上无名


解释春秋时,楚国军队在行军时,前哨如果遇到敌情,则举茅草以示警。比喻名次排列在前面。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

春秋时期,郑国夹在晋国和楚国之间,一会儿依附于晋,一会儿依附于楚,晋楚两国常常因为郑国发生战争。公元前597年春,楚国出兵郑国,占领了郑国的都城。郑国国君郑襄公脱掉国君的衣服,牵着羊去迎接楚庄王,给楚庄王赔礼道歉。又派子良前去充当人质后,楚军退兵讲和。

夏季六月,晋国军队去救郑国。才到黄河,晋军主帅荀林父听说郑国已经和楚国讲和,就打算回去,说:“现在出兵已晚,不如等楚军回去后我们再出兵攻郑。”上军将军士会赞同荀林父的意见,并进一步分析说:“楚国以孙叔敖为令尹(相当于宰相),实行楚国好的法典。军队出动时,右军跟随主帅的车辕,左军打柴割草做歇息的准备,前军以茅草为旌旗开路防备万一,中军斟酌谋划,后军以精兵压阵。各级军官根据旌旗的指示而采取行动,军政事务不必等待主帅下令就能做好准备。所以他们很好地吸取了古代的战争经验,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士会看来,楚国内部稳定,军队训练有素,不可与之争锋。

遗憾的是,晋军中军副帅先縠不听号令,刚愎自用,率领自己所部独自渡河邀战。荀林父担心先縠失败后自己还得承担罪责,不得已下令全军渡河,驻扎在邲地。于是晋楚在这里进行了名列春秋时代四大战役之一的邲之战。这场战争由于晋军主帅迟疑寡断,临战不备,以致大败。战后晋国丧失长达数十年的霸主地位,而楚国成为中原的新兴霸主。

近义独占鳌头

反义名落孙山

例句

每次考试,张一航都名列前茅,深得老师的喜爱。


【词语名列前茅】  成语:名列前茅汉语词典:名列前茅

猜你喜欢

  • 兼收并蓄

    唐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后以“兼收并蓄”指把性质不同的各种东西都吸收、包罗起来。宋朱熹《己酉拟上封事》:“小人进则君子必退,君子

  • 鸣盗

    源见“鸡鸣狗盗”。指微末小技。南朝 梁江淹《诣建平王上书》:“窃慕大王之义,备鸣盗浅术之余,豫三五贱伎之末。”【词语鸣盗】   汉语大词典:鸣盗

  • 神州陆沉

    神州:指中国。陆沉:国土沉沦。比喻领土被敌人侵占。桓温(312-373年),字元子,谯国龙元(今安徽省怀远县西)人,晋明帝婿。庚翼死后,继任荆州刺史,都督荆梁四州诸军事。穆帝司马聃永和二年(公元346

  • 莱公竹

    《宋史.寇準传》载:寇準字平仲,下邽人,年十九举进士。相太宗、真宗两朝,刚直有卓识,帝倚为重臣,封莱国公。后被谗,贬雷州司户。卒,“归葬西京,道出荆南公安,县人皆设祭哭于路,折竹植地,挂纸钱。逾月视之

  • 自行束脩以上,未尝无诲

    束脩:古代用作初次拜见的礼物。脩,干肉;束脩,即一束干肉,每束十条。诲:教诲。 凡自愿送来“束脩”的人,我从未拒绝对他施教。语出《论语.述而》:“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明.王世贞《

  • 珠履客

    《史记.春申君列传》:“赵平原君使人于春申君,春申君舍之于上舍。赵使欲夸楚,为玳瑁簪,刀剑宝珠玉饰之,请命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愧。”楚人黄歇为楚相,号春申君。有客三

  • 先茅之县

    《左传.僖公三三年》:“文公以为下军大夫。反自箕,襄公以三命,命先且居将中军,以再命,命先茅之县赏胥臣,曰:‘举郤缺,子之功也。’……”晋文公采纳胥臣的建议,虽郤缺父亲有罪,而仍重用郤缺,任命他为下军

  • 魏红

    同“魏紫”。宋 丘璿《牡丹荣辱志》:“姚黄为王……魏红为妃。”《广群芳谱.花谱十三》引宋蔡襄《李阁使新种洛花》诗:“堂下朱栏小魏红,一枝秾艳占春风。”【词语魏红】   汉语大词典:魏红

  • 才堪倚马

    同“才高倚马”。明阮大铖《燕子笺.诰圆》:“兹尔羽林都尉霍都梁,才堪倚马,梦可兆熊。”

  • 北山愚

    源见“愚公移山”。指立志移山的愚公。宋辛弃疾《六州歌头.属得疾小愈困卧无聊戏作以自释》词:“有要言妙道,往问北山愚,庶有瘳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