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出生入死

出生入死

原指出生地,入死地。后多指冒着生命的危险,活动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之中。《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地。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韩非子.解老》:“人始于生而卒于死,始之谓出,卒之谓入,故曰出生入死”。


并列 原指人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经历极大危险,随时有死去的危险。语出《老子》50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高建群《白房子争议地区源流考》:“责任仿佛在自己方面似的,他可怜这些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远离人类,在这荒原地带与他相依为命、~的人们。他原谅了巴郎子。”△描写人经历危险,多用于战斗中或紧急抢险中。→赴汤蹈火 舍生忘死 冲锋陷阵 ↔贪生怕死。 也作“入死出生”、“生死出入”。


解释原谓从出生到死去。后用以形容冒生命危险,随时有死的可能。

出处《老子·德经》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老子》是老子思想的总结,其中最主要的观点之一是“无为”。老子在讲到关于人的生死时说:人出现于世上就是生,入于坟墓就是死。所有人中,长寿者占十分之三,短命者占十分之三,还有本来可以活得长久,却自己走向死路的,也占了十分之三。造成最后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养生养得太过分。曾经听说,善于养护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犀牛和老虎,在军队中打仗不会受到伤害;犀牛用不上它的角,老虎用不上它的爪,兵器用不上它的刃,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范围。

老子在这段话中认为,有十分之六的人,他们的生死符合自然规律,还有十分之三的人,因为过分追求养生反而短命,只有最后那十分之一的人,因为讲求“无为”、善于养生,因而得以永享天年。

近义赴汤蹈火

反义贪生怕死

例句

谁也数不清,你在敌特的枪口下,曾几度出生入死。


【词语出生入死】  成语:出生入死汉语词典:出生入死

猜你喜欢

  • 雍齿封侯

    《史记.留侯世家》载:雍齿从汉高祖刘邦起兵,虽从战有功,但因尝窘辱刘邦,为刘邦所不快。及刘邦即皇帝位,时诸将未行封,人怀怨望,集聚于沙上议论。刘邦从张良计,先封雍齿为什方侯。于是诸将皆喜曰:“雍齿尚为

  • 飞檄愈风

    源见“檄医头疾”。赞誉文章精辟,使人振奋。唐吴融《病中宜茯苓寄李谏议》诗:“飞檄愈风知妙手,也须分药救漳滨。”

  • 混淆是非

    故意把对的说成错的,错的说成对的,制造混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九八回:“你想他们有甚弄钱之法?无非是包揽讼词,干预公事,鱼肉乡里,倾轧善类,布散谣言,混淆是非。”亦作“淆混是非”。清.陶曾佑《论文

  • 李广数奇

    源见“李广难封”。谓李广命不好,遇事多不利。亦借指命运乖舛。清郁植《悲歌》:“卫青天幸辄有功,李广数奇竟何益?”【典源】《史记·李将军列传》:“初,广之从弟李蔡与广俱事孝文帝。景帝时,蔡积功劳至二千石

  • 泽畔吟

    《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后常以“泽畔吟”代指谪官失意时所写的作品。唐李白《流夜郎至西塞驿寄裴隐》诗:“空将泽畔吟,寄尔江南管。”【词语泽畔吟】  成语:泽畔吟汉语大词典:泽畔

  • 陈惊座

    《汉书.陈遵传》:“〔陈遵,字孟公〕所到,衣冠怀之,唯恐在后。时列侯有与遵同姓字者,每至人门,曰陈孟公,坐中莫不震动,既至而非,因号其人曰‘陈惊座’云。”后用以借指名震于时的名士或徒具虚名之人。宋苏轼

  • 女娲戏土

    东汉.应劭《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絙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据《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絙,音gēng,大绳。据传说,

  • 苍鹅

    同“狄泉苍鸟”。清王夫之《仿昭代诸家体.倪司徒元璐》诗:“怖鬼已勤悬紫蟹,冲天无望锢苍鹅。”

  • 废学如断织

    汉代乐羊子中途停学,其妻引刀断织以劝戒的故事。意思是学习半途而废,如断织于机上。《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外出求学,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他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

  • 席不暇暖

    汉.班固《答宾戏》:“是以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席:坐位。暇:空闲的时间。这个典故是说孔子和墨子都是十分繁忙的人,孔子的席子还没有坐暖,墨子住处的烟囱还没有烧黑,就起身离开了。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