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先入为主

先入为主

汉书.息夫躬传》:“唯陛下观览古戒,反覆参考,无以先入之语为主。”后因以“先入为主”谓以先接受的意见或印象为依据,形成成见,不能实事求是地接受后来的不同意见。康濯《春种秋收.代理支书》:“甚至为了先入为主,他都没有把自己的材料事先告给王庆丰。”


主谓 先听到的事深深扎根于心,以后听到的不同说法,就不易接受。语本《汉书·息夫躬传》:“唯陛下观览古戒,反复参考,无以先入之语为主。”《啼》:“家树从幼就有点怕叔叔,虽然现在分居多年,然而那~的思想,总是去不掉。”△常用于指某种说法或印象。→先入之见 先声夺人 ↔后来居上


解释先接受的一种说法或印象就以为是正确的,有了成见,后来就不易再接受其他意见。

出处汉书·息夫躬传》:“唯陛下观览古戒,反复参考,无以先入之语为主。”

息夫躬是西汉哀帝时人,以检举揭发东平王谋反起家,担任光禄大夫。息夫躬接近了皇帝之后,对朝廷官员大加贬议。当时的丞相王嘉怀疑东平王的案子不实,反对对息夫躬等人的任用,不料反倒得罪了皇帝。从此,朝廷上下都非常害怕息夫躬,担心他说自己的坏话,路上遇见他都不敢正眼相看。

这一年,匈奴王单于因病没来朝拜汉哀帝。息夫躬认为这是匈奴的托词,他们一定另有阴谋,于是向皇帝上书,建议无中生有地捏造事件,来挑拨匈奴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汉哀帝于是征求大臣们的意见,左将军公孙禄认为:“汉朝一向以恩威和信义使少数民族归顺。息夫躬却企图利用不讲信义的欺诈手段,他的建议不应当被批准。”哀帝在听了息夫躬和公孙禄的辩论之后,不再向群臣征求意见,只单独和息夫躬商量。息夫躬又趁机用天象劝说哀帝,说:“最近这些异常的天象,是要发生兵祸的征兆。希望派人加强巡视,杀死一个郡太守来树立威望,震惊周边各族,以此来抑制异常事件的发生。”皇帝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就去询问丞相王嘉。王嘉说:“感动百姓要靠实际行动而非空谈,要顺应天意也得实实在在而非华而不实。对地位卑贱的百姓,尚且不能欺诈,更何况对圣明的上天呢?那些阿谀狡诈之人,往往附会天文历象,胡乱猜测,编造谎言,企图在国家大动干戈时谋取自己的好处,他们的话实际不可听信。阿谀奉承会有损君王的品德,阴险狡诈则百姓怨恨,善辩狡猾会破坏正道,严峻刻薄会伤害君王的恩威。从前秦穆公不听蹇叔的劝说,以至于惨败,于是悔过自责,思念老人的忠告,最终名垂后世。但愿陛下您借鉴古人的得失,反复斟酌、三思后行,不要只听信先提供给您的意见,而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汉哀帝没有接受王嘉的建议,仍按照息夫躬的意见下发了诏书。后来国家发生变故,息夫躬等人被罢官免职,遣送回家。


【词语先入为主】  成语:先入为主汉语词典:先入为主

猜你喜欢

  • 颂石

    《史记.秦始皇本纪》:“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后因称赞美歌颂功绩政德的碑刻为“颂石”。唐杨炎《河西节度使杜公碑》:“以炎耳目馨香,记之篆刻……徘徊颂石,永代作好。”【词语颂石】   汉语大

  • 城狐

    同“城狐社鼠”。唐李商隐《哭虔州杨侍郎》诗:“甘心亲垤蚁,旋踵戮城狐。”【词语城狐】   汉语大词典:城狐

  • 善始令终

    同“善始善终”。三国 魏嵇康《琴赋》:“既丰赡以多姿,又善始而令终。”宋 王禹偁《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殊勋懿行,溢美于青编;善始令终,腾劳于明代。”见“善始善终”。宋·王禹偁《右卫上将军赠

  • 文子同升

    《论语.问宪》:“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后以“文子同升”谓家臣奴仆与主人同居官职。清李渔《奈何天.助边》:“你回去对家主说,倘若边疆告捷,海宇承平,一定要叙功

  • 故侯瓜

    源见“东陵瓜”。称扬隐居自立。唐王维《老将行》诗:“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宋苏轼《次韵王郁林》:“汉使节空馀皓首,故侯瓜在有颓垣。”【词语故侯瓜】   汉语大词典:故侯瓜

  • 高行

    汉刘向《列女传.梁寡高行》:“高行者,梁之寡妇也。其为人荣于色而美于行。夫死早寡不嫁,梁贵人多争欲娶之者不能得。梁王闻之使相聘焉……〔高行〕乃援镜持刀以割其鼻,曰:‘……今刑馀之人殆可释矣。’于是相以

  • 哭坏杞梁城

    同“哭倒长城”。北周庾信《咏怀》之十一:“啼枯湘水竹,哭坏杞梁城。”

  • 鱼书

    源见“鱼传尺素”。指书信。唐韦皋《忆玉箫》诗:“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入秦。”【词语鱼书】   汉语大词典:鱼书

  • 倚柱惊雷

    源见“未惊雷破柱”。谓雷声轰鸣,使人震惊。北周庾信《奉和赵王喜雨》:“投壶欲起电,倚柱稍惊雷。”

  • 台星坼

    源见“星坼中台”。指宰辅大臣的死亡。唐罗隐《所思》诗:“生灵不幸台星坼,造化无情世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