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倭寇

倭寇

明代劫掠中国沿海的日本海商与海盗集团。日本古称倭奴国,故将这些日本海寇以及后来与之勾结的内陆奸民通称为倭寇。自元末至明万历年间,一部分日本武人、浪人(流亡海上的败将残兵)、海盗商人和破产农民,不断侵扰中国、朝鲜沿海地区,前后历时达三百年之久。14世纪日本南北朝时,在混战中失败的武士,流为浪人,与活跃于九州、四国间的走私商人勾结,在中国沿海进行走私、抢劫。永乐十七年(1419年),明总兵刘江大破之于望海(今辽宁大连金州东北),倭寇之势渐衰。15世纪后期日本进入战国时代,一部分封建主与寺院大地主支持海盗活动,倭寇又趋活跃。嘉靖二年(1523年)日本封建主大内氏与细川氏的贡使在宁波发生冲突,乘机大事焚掠。明政府下令停止贸易。此后倭寇见沿海防务空虚,便勾结土豪、奸商、流氓、海盗进行走私劫掠。16世纪中叶时最为猖獗。江、浙、闽受害最烈,山东、广东也遭波及。后经明将领谭纶、戚继光、俞大猷等率部征战多年,到16世纪60年代中,才逐渐平服。

【出典】:

明史》卷322《外国列传》8345页:“是年,倭寇盘石。十五年,倭寇松门、金乡、平阳。有捕倭寇数十人至京者,廷臣请正法。”

【例句】: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沿海倭乱》:“三十一年夏四月,倭寇犯台州,破黄岩,大掠象山、定海诸邑。”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34《海外诸番多内地人为通事》:“及嘉靖中倭寇之乱,先有闽人林汝美、李七、许二诱日本倭劫海上。” 清·魏源《海国图志·筹海篇》二《议守》下:“而明人平倭寇皆处州、义乌之兵。” 郁达夫《游于山戚公祠》诗:“但使南疆猛将在,不教倭寇渡江涯。” 老舍《四世同堂》第二部五十:“这仙境中的主人已换上了杀人不眨眼的倭寇;那仙姿逸态又有什么用呢?”


【词语倭寇】   汉语词典:倭寇

猜你喜欢

  • 青藜焰

    同“青藜灯”。元柳贯《阅进士卷赋呈同院诸公》诗:“胸中故有青藜焰,梦里从渠墨水浑。”

  • 披褐怀金

    指衣着虽粗劣却怀藏德义和学问。汉代赵壹《刺世疾邪赋》:“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势家:有权势之家。褐:粗麻布衣。咳唾:这里指随便说话行动。刍:喂牲畜的干草。【词语披褐怀金】

  • 条脱

    手镯。亦作“条达”、“跳脱”。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三:“唐《卢氏杂说:‘文宗问宰臣,条脱是何物?宰臣未对。上曰:‘《真诰》言,安妃有金条脱为臂饰,即金钏也。’余按,周处《风土记》日:‘仲夏造百索系臂

  • 回天却日

    同“回天倒日”。宋陈师道《奉陪内翰二丈》诗:“回天却日有余力,小试席间留翰墨。”

  • 云里凫

    源见“王乔凫舄”。借指怀才高士。明徐孚远《交行摘稿.西望》诗之四:“壁间剑有悲鸣感,云里凫无首路时。”

  • 鸾胶

    源见“续弦胶”。本指仙家续断之物,比喻想要续娶的后妻。五代 刘兼《秋夕书怀呈戎州郎中》诗:“鸾胶处处难寻觅,断尽相思寸寸肠。”【词语鸾胶】   汉语大词典:鸾胶

  • 臂悬金斗

    源见“金印如斗”。指身居高位,掌握重权。唐李贺《送秦光禄北征》诗:“呵臂悬金斗,当唇注玉罍。”王琦汇解:“谓金印如斗大。”

  •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鲁迅《〈故事新编〉序言》:“况且‘~’,用庸俗的话来说,就是‘自家有病自家知’罢。”【词语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成语: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汉语大词典: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 沉舟侧畔干帆过

    沉船的旁边有许多帆船驶过。唐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现多比喻腐朽的东西周围,新生的东西仍然不断地成长。

  • 颉羹侯

    同“羹颉侯”。元陈孚《漂母冢》诗:“莫笑千金酬漂母,汉家更有颉羹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