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伏生授经

伏生授经

指秦焚书后由伏生传授私藏保留下来之《尚书》。后以此典比喻传授学术。伏生,也称伏胜。济南(郡治今山东章丘西)人。曾任秦博士。汉文帝时,想要寻找能讲解《尚书》之人,全国找不到,后来才听说伏生能够解说,想要征召他来京城。这时伏生年纪已有九十多岁,不能行走,于是就命令太常(司祭祀礼仪)官派遣掌故晁错前往学习《尚书》。秦始皇焚烧书籍,伏生把《尚书》藏在墙壁内。从那次以后兵战大起,人们四处流亡,汉朝平定全国,伏生再寻找收藏在墙壁内之《尚书》,丢失几十篇,只得到29篇,就用它在齐(战国时齐国地约今山东泰山以北黄河下游及胶东半岛地区)、鲁(春秋时鲁国地约今山东泰山以南汶、泗、沐、沂流域)地区教授。学者们从此很多能解释《尚书》,山东地区各位经学大师都去涉猎阅读《尚书》去教授。后以此典指传授经书学术。此典又作“济南生”、“逸书”、“济南书”、“遣经”、“伏生藏壁”。

【出典】:

史记》卷121《儒林列传·伏生》3124——3125页:“伏生者,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孝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乃闻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朝(通“晁”)错往受之。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

【例句】:

唐·李白《赠何七判官昌浩》:“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 宋·苏轼《和致仕张郎中春昼》:“跪履数从圯下老,逸书闲问济南生。” 金·贾益谦《赠答史院从事》:“郑圃道尊何敢望,济南书在子当传。” 金·元好问《郑州上致政贾左丞相公》:“郑圃亦能知有道,汉庭久欲访遗经。” 清·吴伟业《汲古阁歌》:“伏生藏壁遭书禁,中郎秘惜矜谈进。”


【典源】 《史记·儒林列传》:“伏生者,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孝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乃闻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乃诏大常使掌故朝 (晁) 错往受之。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汉书·儒林传》亦载。

【今译】 汉代伏生名胜,是济南人,秦时曾为博士。汉文帝时,想找到研究《尚书》的人,各地都没有,后来听说伏生通晓,想召他来。当时伏生已九十多岁,年老,不能前来,于是命令太常掌故晁错去伏生那里学习。秦时焚烧经书,伏生将经藏在墙壁里。后来楚汉争战,伏胜流亡,等到汉平定天下,伏生发掘藏书,丢失几十篇,只剩下二十九篇,就用来在齐鲁之间教授。学者因此很能讲述《尚书》,山东的各位学者大师都用《尚书》来教授学生。

【释义】 后以此典指传授经书学术。

【典形】 伏生藏壁、济南生、济南书、遗经、逸书、口传赖伏生、秦暴有传经。

【示例】

〔伏生藏壁〕 清·吴伟业《汲古阁歌》:“伏生藏壁遭书禁,中郎秘惜矜谈进。”

〔济南生〕 唐·李白 《赠何七判官昌浩》:“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

〔济南书〕 金·贾益谦《赠答史院从事》:“郑圃道尊何敢望,济南书在子当传。”

〔遗经〕 金·元好问《郑州上致政贾左丞相公》:“郑圃亦能知有道,汉庭久欲访遗经。”

〔逸书〕 宋·苏轼《和致仕张郎中春昼》:“跪履数从圯下老,逸书闲问济南生。”


猜你喜欢

  • 江左夷吾

    《晋书.温峤传》:“于时江左草创,纲维未举,峤殊以为忧。及见王导共谈,欢然曰:‘江左自有管夷吾,吾复何虑!’”江左:江东。管夷吾:春秋时齐国贤相管仲。温峤赞赏王导才干,誉之为“江左夷吾。”后亦用以比喻

  • 丁松入梦

    同“丁固梦松”。清钱谦益《奉赠会稽倪太公十四韵》:“虞竹盈阶方郁郁,丁松入梦转森森。”【典源】 《三国志·吴书·孙皓传》裴松之注引《吴书》曰:“初,(丁) 固为尚书,梦松树生其腹上,谓人曰:‘松字十八

  • 征鬼方

    参见:扫鬼方

  • 池鱼遭殃

    见“池鱼之殃”。【词语池鱼遭殃】  成语:池鱼遭殃汉语大词典:池鱼遭殃

  • 鲛馆

    源见“鲛人泣珠”。又晋郭璞《江赋》:“鲛人构馆于悬流。”指鲛人的居室。唐杜甫《雨》诗:“鲛馆如鸣杼,樵舟岂伐枚?”【词语鲛馆】   汉语大词典:鲛馆

  • 江郎笔

    同“江淹笔”。清王士禛《悼亡诗》之二五:“若为乞得江郎笔,应较文通《恨赋》多。”

  • 梁王池馆

    源见“梁园赋雪”。借指王侯宅园。唐张说《侍宴武三思山第应制赋得风字》诗:“梁王池馆好,晓日凤楼通。”

  • 平子四愁

    《文选》卷二九载汉张衡《四愁诗》。序曰:“时天下渐弊,郁郁不得志,为《四愁诗》。”张衡,字平子。后遂以“平子四愁”为咏愁的典实。唐崔峒《虔州见郑表新诗因以寄赠》诗:“平子四愁今莫比,休文八咏自同时。”

  • 心画

    源见“言为心声”。指书面文字。宋邵博《闻见后录》卷六:“心声不足以发其奥,心画不足以形其妙。”【词语心画】   汉语大词典:心画

  • 凤凰集

    参见:蓂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