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以德报怨

以德报怨

原作“以德为怨”意为对人施恩处理不好反而结怨。后指以恩德或好处施于与己有结怨的人。公元前645年九月,秦晋两国战于韩原,晋惠公战败被擒。十月,晋国以阴饴甥为使与秦签订和约。秦穆公问阴饴甥:“对于签订和约,贵国意见是否一致?阴饴甥答道:“不一致,晋国百姓深以国君被俘为耻,又为作战牺牲的亲人而悲痛。想拥立晋太子与秦国继续战斗。而朝廷大臣则爱惜被俘的国君,一定要报答秦国不杀被俘国君之恩,至死不变心。”秦穆公问:“晋国上下对晋惠公的命运是怎样估计的?”阴饴甥答道:“老百姓都十分悲哀,以为秦国一定会杀掉他。大臣们认为,晋国已经认罪,秦国一定会释放他。这是天高地厚之大德,无疑会使服罪的人感恩戴德以图报答,也使怀有二心的人畏惧严刑而不敢反叛。毕两功于一役,秦就可以称霸诸侯。现在送晋君回国与否还不确定,既废晋君而不立新君,反使本来的德变成怨,秦国是不会这样干的。于是秦穆公放晋侯回国,秦晋两国又恢复了友好关系。

【出典】:

左传·僖公十五年》:“十月,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以立圉也。曰:‘必报仇,宁事戎狄’。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秦命。曰:‘必报德,有死无二。以此不和。’秦伯曰:‘国谓君何?’对曰:‘小人戚,谓之不免。君子恕,以为必归。小人曰:‘我毒秦,秦岂归君?’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归君。’贰而执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纳而不定,废而不立,以德为怨,秦不其然。’秦伯曰:‘是吾心也’。”

【例句】: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宋·崔鶠《杨嗣复论》:“君子不念旧恶,以德报怨,而小人忘恩负义,至以怨报德。” 《毛泽东选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西安事变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德报怨,协同张学良、杨虎成两将军,释放蒋介石,希望蒋介石悔过自新,共同抗日。”


偏正 用恩德去回报怨恨。语出《论语·宪问》:“以德报怨,何如?”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国共产党~,协同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释放蒋介石,希望蒋介石悔过自新,共同抗日。”△褒义。用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恩怨关系。→以直报怨浇瓜之义 浇瓜之惠 ↔以怨报德 恩将仇报 以德服人 以德报德。也作“德以报怨”。


【词语以德报怨】  成语:以德报怨汉语词典:以德报怨

猜你喜欢

  • 茁轧

    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载:欧阳修主试,举子刘幾好为怪险之语,曰:“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修斥之。后因用“茁轧”为形容文词怪异生涩之典。清曾国藩《书〈归震川文集〉后》:“然当时颇崇‘茁轧’之习,

  • 眉山远

    源见“远山眉”。形容美女秀眉。宋陈师道《菩萨蛮》词:“髻钗初上朝云卷,眼波翻动眉山远。”

  • 明伦堂

    《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旧时孔庙的大殿称明伦堂,本此。明李东阳《深泽县重建庙学记》:“学之制:为明伦堂,楹数视殿,斋东西各减堂楹之二。”【词语明伦

  • 鬼魅伎俩

    同“鬼蜮伎俩”。《歧路灯》九五回:“这些衙役鬼魅伎俩,千人一状,原也不必挂齿。”见“鬼蜮伎俩”。《歧路灯》95回:“这些衙役~,千人一状,原也不必挂齿。”【词语鬼魅伎俩】  成语:鬼魅伎俩汉语大词典:

  • 器识

    指人的器度及识见。《新唐书.裴行俭传》:“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致远:造诣。意思是先要靠器识,然后才是文学和技艺。【词语器识】   汉语大词典:器识

  • 诒厥孙谋,以燕翼子

    诒:通“贻”,留下。孙:音义同“逊”,顺。燕:安定。翼:帮助。子:指周武王之子成王。 留下安民的好谋略,以帮助后代安定王语业。出《诗.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三国志.吴志.孙权传

  • 仓中悟

    源见“李斯溷鼠”。谓认识到人要善于自处。前蜀韦庄《咸阳怀古》诗:“李斯不向仓中悟,徐福应无物外游。”

  • 虚与委蛇

    虚:虚情。委蛇(wēiyí威移):敷衍应酬。指虚情假意地与他敷衍应酬。廖寿恒(?-1903年),字仲山,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人。同治二年(1863年)进士,授编修。出督湖南学政。光绪二年(1876年

  • 出些头地

    源见“放他头地出”。谓高人一些。宋吴潜《满江红》词:“斫却凡柯,放岩桂,出些头地。”

  • 沉灰

    同“昆明灰”。唐李百药《和许侍郎游昆明池》诗:“大鲸方远击,沉灰独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