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亭伯投荒

亭伯投荒

后汉书.崔骃传》载:崔骃字亭伯,先任大将军窦宪府掾,宪擅权横行,崔骃多次劝谏。“及出击匈奴,道路愈多不法,骃为主簿,前后奏记数十,指切长短,宪不能容,稍疏之,因察骃高第,出为长岑长。骃自以远去,不得意,遂不之官而归。”后遂以“亭伯投荒”指被贬官流放。清吴兆骞《闰三月朔日将赴辽左》诗:“自伤亭伯远投荒,却悔平原轻赴洛。”


【典源】《太平御览》卷二三八引华峤《后汉书》曰:“崔骃字亭伯,辟大将军窦宪府掾。宪新辅政,贵重,掾三十人,皆故刺史、二千石,惟骃以处士年少,擢在其间。宪擅权骄恣,骃数谏之。出为长岑长,不得意,不之官而归。” 《后汉书·崔骃列传》亦载,“谏之”后作“及出击匈奴,道路愈多不法,骃为主簿,前后奏记数十,指切长短。宪不能容,稍疏之,因察骃高第,出为长岑长。骃自以远去,不得意,遂不之官而归。”注:“长岑,县,属乐浪郡,其地在辽东。”

【今译】 后汉崔骃 (字亭伯) 任大将军窦宪属官,窦新掌朝政大权,显赫之极,属官都是原先任高级官员的人,只有崔骃是未当过官的,提拔至此。窦宪擅权横行无忌,崔骃几次劝谏。后出击匈奴,行军中有许多不法的事,崔骃上书几十次,指责过失。窦宪很反感,不能容他,派他去边远的辽东去做长岑长,崔骃因地方僻远,不去而辞官归乡。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被贬官流放,郁郁不得意。

【典形】 惆怅崔亭伯、渡辽水、亭伯流离、亭伯投荒、往长岑、乐浪崔亭伯、亭伯路。

【示例】

〔惆怅崔亭伯〕 南朝陈·张正见《白头吟》:“惆怅崔亭伯,幽忧冯敬通。”

〔渡辽水〕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还如渡辽水,更似谪长沙。”

〔亭伯流离〕 唐·李白《单父东楼秋夜》:“屈平憔悴滞江潭,亭伯流离放辽海。”

〔亭伯投荒〕 清·吴兆骞《闰三月朔日将赴辽左》·“自伤亭伯远投荒,却悔平原轻赴洛。”

〔往长岑〕 北周·庾信《拟咏怀》:“由来不得意,何必往长岑。”


猜你喜欢

  • 自暴自弃

    自暴,犹言自害;自弃,不求上进。自暴自弃,意思是不知自爱,甘于堕落。今指甘于落后。孟子说,一个自暴的人,不可以跟他谈正经话;一个自弃的人,不能和他有所作为。一个人讲起话来诋毁礼义,叫作自暴;自认为不能

  • 郢匠

    原意是指楚国郢都的巧匠,后则泛指文章老手。庄子为人送葬时经过著名辩士惠施之墓。十分感慨地对随从人员讲了一个故事。楚国郢都一个人鼻尖上沾了一块象苍蝇翅膀大小的白粉,让一个姓石的匠人把它砍下来。那个匠人挥

  • 登山小鲁

    《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鲁:周朝国名,在今山东省境内。登山小鲁,指登高望远而以足下之处为小。后以“登山小鲁”喻指学问既高便能融会贯通,眼光远大。唐.岑文本《京师至德观法

  • 百城高拥

    同“百城书拥”。明陈子龙《万卷楼歌为王子彦赋》:“王郎风雅静者流,百城高拥何所求?”

  • 敲诗刻烛

    源见“击钵催诗”。指比试限时成诗。清杨夔生《浣溪沙》词:“郑婢萧奴亦捧心,敲诗刻烛一枝簪,是何滋味是如今。”

  • 王忳绣被

    《后汉书.独行传.王忳传》:“王忳字少林,广汉新都人也。忳尝诣京师,于空舍中见一书生疾困,愍而视之。书生谓忳曰:‘我当到洛阳,而被病,命在须臾,腰下有金十斤,原以相赠,死后乞藏骸骨。’未及问姓名而绝。

  •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见〔非知之艰,行之惟艰〕。【词语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成语: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 看山拄笏

    同“拄笏看山”。清宋翔凤《沁园春.途次寄孝逸》词之二:“镇吏闲人散,看山拄笏。也同秋士,寂寞江滨。”

  • 余音绕梁

    形容优美的歌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韩国歌女韩娥东向赴齐国,因为没有粮食,只好卖唱乞食。她离开后,歌声仍在梁间环绕,三日不绝,人们都以为她还留在当地。有一次她路过客栈,受到人侮辱,韩娥便长歌当哭,整个村

  • 倒屣逢迎

    同“倒屣迎宾”。唐皮日休《初夏即事寄鲁望》诗:“敲门若我访,倒屣欣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