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蘧瑗知非”。谓因时达变,不断反省悔悟过去,迁善从新。元袁桷《次韵王继学》:“退之掌制惭存藳,伯玉知非定止车。”主谓 伯玉,蘧瑗,春秋时卫国人,字伯玉。知道以前不对。语出《淮南子·原道训》:“故蘧
露出畏惧沮丧的神情。《战国策.魏策四》:“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韩非子.显学》:“不色挠,不目逃。”不目逃:目不避敌。【词语色挠】 汉语大词典:色挠
源见“相思树”。古代传说中的相思树。元 杨维祯《西湖竹枝歌》之三:“琵琶原是韩朋木,弹得鸳鸯一处飞。”【词语韩朋木】 汉语大词典:韩朋木
同“掷果潘安”。唐司空图《冯燕歌》:“掷果潘郎谁不羡,朱门别见红妆露。”见“掷果潘安”。唐·司空图《冯燕歌》:“~谁不慕,朱门别见红妆露。”【词语掷果潘郎】 成语:掷果潘郎汉语大词典:掷果潘郎
同“汉皇前席”。唐章八元《酬刘员外月下见寄》:“宣室思前席,行看拜主恩。”
蛮:旧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篾称。荆:古代楚国别称。大邦:指周国。 愚蠢无知的南方荆蛮,竟敢把中国当成仇敌。语出《诗.小雅.采芑》:“蠢尔蛮荆,大邦为仇。”《世说新语.排调》:“习凿齿,孙兴公未相识,同
源见“鹿门采药”。谓避世隐居。唐杜甫《遣兴》诗之二:“昔者庞德公,未曾入州府。”
见“咳唾成珠”。
源见“目无馀子”。谓狂妄自大。《红楼梦》七回:“因他仗着宝玉和他相好,就目中无人。”主谓 心目中没有任何人,形容骄傲自大,唯我独尊。廖辉英《爱情良民》:“真是,那个案子我也不赞成,太为所欲为了,~,全
同“鸳鹭行”。清赵翼《丙子元旦早朝》诗:“千行鵷鹭集初寅,肃听鸣鞭拜舞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