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九方皋

九方皋

列子.说符》:“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共担缠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相传九方皋是春秋时人,极善相马。后多以“九方皋”比喻善于发现人材的人。

宋.黄庭坚《过平舆与怀李子先时在并州》诗:“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词语九方皋】   汉语词典:九方皋

猜你喜欢

  •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群音类选.清腔类.桂枝香》:“那晓得三纲五常,只知道七青八黄,圆鸭蛋里棹桨,竹竿空长,肚里无粮,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比喻造福于后人。清.颐琐《黄绣球》一回:“俗语说得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

  • 三鳣

    同“三鳣集”。宋李廷忠《谢王枢使荐举启》:“三鳣地冷,幸依通德之门;一鹗天高,误入翘材之阁。”【词语三鳣】   汉语大词典:三鳣

  • 飘藩坠溷

    同“飘樊落溷”。清王韬《淞隐漫录.三十六鸳鸯谱中》:“韵兰,未识其人,似以良家而误堕风尘者。飞絮落花,飘藩坠溷,亦殊可惜已!”见“飘茵堕溷”。清·王韬《淞隐漫录·三十六鸳鸯谱中》:“韵兰,未识其人,似

  • 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亦乐乎,原意是说“这不是一桩乐事吗。”后常用以表达事情发展到极致的一种诙谐语气。明.无名氏

  • 偷天妙手

    宋.陆游《文章》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文章是妙手从上天那里得到,极言文才之高。后称极善诗文者为“偷天妙手”。明.汤显祖《牡丹亭.言怀》:“能凿壁,会悬梁,偷于妙手绣文章。”【词语偷天妙手】

  • 拥篲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驺子〕如燕,昭王拥篲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又《文选.阮籍〈诣蒋公〉》:“子夏处西河之上,而文侯拥彗。”李善注引《吕氏春秋》:“白圭曰:‘魏文侯师事子夏。’”拥篲,持扫

  • 万顷玻璃

    唐.杜甫《渼陂行》:“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天地黤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琉璃汗漫泛舟入,事殊兴极忧思集。”后人遂以此语喻水波澄清。元.关汉卿〔南吕.一枝花〕《杭州景》:“吴山色千叠翡翠,

  • 忠心贯日

    参见:忠贯白日见“忠贯日月”。《再生缘》9回:“士元曰:‘姻翁~,吉人自有天相,可保成功。小弟与荆弟相议,特荐一员大将,以为姻翁部下,亦可少助军威。’”【词语忠心贯日】  成语:忠心贯日汉语大词典:忠

  • 越鸟枝

    源见“越鸟南栖”。借指南方故里。唐张九龄《南还以诗代书赠京师旧僚》:“思绕梁山曲,情遥越鸟枝。”

  • 鬼信

    《史记.秦始皇本纪》:“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 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