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乌有先生

乌有先生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姹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乌有先生”系司马相如虚拟的人名。乌有,即没有。乌有先生,即本无此人,语含荒诞不径之意。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

宋.苏轼《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诗:“岂意青卅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


偏正 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拟的人名。乌有,虚幻,不存在。乌有先生,即本无其人的意思。亦指不真实的事情。《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者,乌有此事也。”△多用于本无其人方面。→子虚乌有 ↔名副其实


【词语乌有先生】  成语:乌有先生汉语词典:乌有先生

猜你喜欢

  • 一斛凉州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裴松之注引《三辅决录》曰:“伯郎,凉州人,名不令休。其註曰:伯郎姓孟,名他(或作佗),扶风人。灵帝时,中常侍张让专朝政,让监奴(掌管家务的奴仆)典护家事。他仕不遂,乃尽以家财赂

  • 父母国

    源见“父母之邦”。又《孟子.万章下》:“〔孔子〕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因以指故乡、祖国。唐阎朝隐《奉和呈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回瞻父母国,日出在东方。”见“父母之邦”。《孟子·万

  • 月是故乡明

    故乡的月亮格外觉得明亮。 表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语出唐.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杨泓《“月是故乡明”》(《长江日报》1992年9月15日):“张先生喃喃道:‘想起在国外举头望

  • 歌式微

    《诗.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朱熹集传:“式,发语辞,微,犹衰也。”《诗序》:“《式微》,黎侯寓于卫,其臣劝以归也。”郑笺:“

  • 榆火

    源见“清明火”。本谓春天钻榆、柳之木以取火种,后以表示春景。唐李峤《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门率成》诗:“槐烟乘晓散,榆火应春开。”清金农《忆茶》诗:“草铺绿罽地无尘,朝日熹微榆火新。”【词语榆火】   汉语

  • 高悬一榻

    源见“陈蕃榻”。表示对贤才的器重或对宾客的礼遇。唐杜牧《怀钟陵旧游》诗之二:“未掘双龙牛斗气,高悬一榻栋梁材。”

  • 牛刀一试

    同“牛刀小试”。清沈起凤《谐铎.鸡谈》:“倘得牛刀一试,冀他年大用也哉!”

  • 宓妃枕

    《文选》卷十九曹植《洛神赋》李善注记:“记曰:魏东阿王(曹植)汉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曹操)回,与五官中郎将(曹丕)。植殊不平,昼思夜想,废寝与食。黄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镂金带枕。植见之,不觉泣

  • 以噎废餐

    由于吃饭打噎,便不敢再进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应做的事情。《南史.贺琛传》:“卿又云‘百司莫不奏事,诡竞求进’。今不许外人呈事,于义可否?以噎废餐,此之谓也。”参见“因噎废食”。见“因噎废食”

  • 韩信将兵

    详见“多多益善”条。【词语韩信将兵】  成语:韩信将兵汉语大词典:韩信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