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为虎作伥

为虎作伥

太平广记》卷四三〇引唐裴铏《传奇.马拯》载:传说被虎吃掉的人,死后成为伥鬼,虎行求食,则为虎前导清道。后因以“为虎作伥”比喻做恶人的帮凶。孙中山《革命原起》:“适于其时,有保皇党发生,为虎作伥,其反对革命,反对共和,比之清廷为尤甚。”邹韬奋《我们的灯塔》:“我们因谈起民族解放的重要,连带想到阻挡这个解放斗争的帝国主义。但同时不要忘却为虎作伥的封建残余的势力。”


偏正 替老虎作伥鬼。比喻给坏人当帮凶。语本唐·裴铏《传奇·马拯》:“此是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虎前呵道耳”。※为,不读作wéi。伥,不读作chàng。△贬义。多用于描写充当坏人爪牙,帮助坏人作恶。 →助纣为虐 ↔除暴安良


“为 ( wèi) 虎作伥 ( chānɡ) ”比喻助纣为虐、做恶人的帮凶之意。

“伥”是什么意思呢?

《正字通·人部》记载说,传说人被老虎吃掉后,其魂变为鬼,谓之 “虎伥”,简言之曰 “伥”。“伥”为虎所役,虎行食人,“伥”必与俱,以为先导,故 “为虎作伥”义即帮凶。

清·纪昀有个说法: “伥”被虎役,必得帮虎吃掉另一个人后,才可能转生投胎做人。所以 “伥”为虎之前导去捕人,大概是想诱人自代,而实际是想引人捕虎以 “报冤也”( 详 《阅微草堂笔记》) 。此说与 “伥”为 “帮凶”义迥别。由此可见,人之思维角度不同,所得结论别于天壤。


【词语为虎作伥】  成语:为虎作伥汉语词典:为虎作伥

猜你喜欢

  • 馀火

    源见“授衣”。夏历七月之后,大火星的位置逐渐西降,知暑尽秋至。后因称西降的大火星为“馀火”。南朝 梁沈约《梁甫吟》:“寒光稍眇眇,秋寒日沉沉。高窗仄馀火,倾河驾腾参。”

  • 三绕枝

    比喻客居他乡,漂泊无依。唐李白《赠柳圆》诗: “还同月下鹊,三绕未安枝。” 参见:○乌鹊南飞

  • 拔帜易帜

    西汉.司马迁撰《史记.淮阴侯列传》载:公元前二〇四年,汉将韩信率军数万攻打赵国。赵王歇及主将陈余,聚兵二十万在井陉口迎战。离井陉口三十里处,韩信“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偏僻小路)革(音bì

  • 褰帱请御

    女子拉开帷帐,侍御男子,即自荐枕席的意思。战国楚宋玉《神女赋》:“褰余帱而请御兮,愿尽心之惓惓。”褰( ㄑㄧㄢ qiān 牵):揭起。帱( ㄔㄡˊ chóu 仇):帐子。

  • 拔山曲

    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羽被刘邦围于垓下,兵少食尽,四面楚歌,“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驰骋)

  • 君鱼保境

    《后汉书.孔奋传》载:孔奋字君鱼,为武都郡丞。隗茂攻杀郡守,执奋妻为质,而奋击之愈厉,终擒灭茂等,一郡获全。后因以“君鱼保境”为不顾威胁、抗敌保境之典。《梁书.袁昂传》:“屡起田儋之变,每惧殷通之祸;

  • 陈思八斗

    源见“八斗才”。称誉高才。孙为霆《满庭芳.亦友》词:“君比陈思八斗,我夸元礼同舟。”

  • 空桑生

    同“出空桑”。明宋濂《金华张氏先祀记》:“人非空桑而生,谁不本之于祖者。”

  • 河鹊填桥

    同“乌鹊填桥”。唐郑愔《陪幸昭容院》诗之三:”河鹊填桥至,山熊避槛亚。”

  • 鞭君

    同“鞭尸”。元 薛昂夫《朝天曲》曲:“伍员,报亲,多了鞭君忿。可怜悬首在东门,不见包胥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