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东施效颦

东施效颦

颦亦作矉。东施,丑女名;颦(pín),皱眉。东施效颦,比喻从表面上盲目地生硬模仿人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庄子在批评儒家不顾时间、地点、条件的不同而坚持推行西周以来的礼乐制度时讲了一个故事。故事说,越国著名美女西施心疼病发作时,紧皱双眉往村里走,同村一个丑女人见西施捧心皱眉的病态表情觉得很美丽,也照样模仿。这样他那村里的富人见了,紧关大门,不敢出去;穷人见了,带着妻子儿女,远远地避开了。

【出典】:

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例句】:

唐·王维《西施咏》:“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清·曹雪芹《红楼梦》30回:“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象颦儿来葬花不成?……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了,不但不为新奇,而且更是可厌。”


主谓 比喻不切实际,一味模仿,结果适得其反。语本《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美,而不知��之所以美。”(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病心:心疼病。丑人:指东施。)秋笛《绿帆·江叶》:“现在很多人写字,总是‘未学走先学飞’,基本功夫尚未扎稳,就想~,结果笔画凌乱,柔弱无力。”※颦,也作“��”(pín),皱眉。△贬义。用于仿效方面。→画虎不成反类犬 适得其反 邯郸学步 寿陵失步 ↔西子捧心 舍短取长 择善而从。也作“西颦东效”、“东家效颦”。


【典源】《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pin) 其里, 其里之丑人, 见之而美之, 归亦捧心而��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 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走。 彼知��美, 而不知��之所以美。”清·翟灏《通俗编》卷十八:“此寓言其丑人,未尝著谁某也。《太平寰宇记》载诸暨县有西施家、东施家。黄庭坚等始凿言东施效颦。”

【今译】 春秋越国美女西施有心疼病,在村里皱着眉头行路,村里有个丑女,见了觉得很美,回去也学西施捧心皱眉的样子。村里的富人见了,把大门紧闭不出来; 穷人见了,带着妻子儿女离村而去。这个丑女只知道皱眉很美,却不明白皱眉而美的缘故。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胡乱勉强模仿,效果反而更坏; 也用作谦词; 或以“东施”等借称丑女。

【典形】 丑女效颦、东里之颦、东施、 里丑捧心、 捧心学、��里、 效颦、效��、 效痛、 学捧心、 长颦难效、 效颦客、效颦眉。

【示例】

〔丑女效颦〕 唐·李白 《古风》之三十五:“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

〔东里之颦〕 清·吕履恒《长歌行送友人游大梁》:“后来者谁可与言,东里之颦邯郸步。”

〔东施〕 宋·范成大《道中古意》之二:“东施无丽质,安稳嫁乡县。”

〔里丑捧心〕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里丑捧心,不关西施之颦矣。”

〔捧心学〕 宋·黄庭坚《次前韵谢与迪》:“今代捧心学,取笑如东施。”

〔��里〕 明·袁宏道《喜逢梅季豹》:“��里少冶容, 邯郸无高步。”

〔效颦〕 唐·王维《西施咏》:“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效��〕 宋·苏轼《次韵答章传道》:“效��岂不欲, 顽质谢镌镂。”

〔效痛〕 唐·元稹《君莫非》:“惧聋摘耳,效痛颦眉。我不非尔,尔无我非。”

〔学捧心〕 宋·黄庭坚《奉和文潜》:“譬如学捧心,初不悟己丑。”


【词语东施效颦】  成语:东施效颦汉语词典:东施效颦

猜你喜欢

  • 卓女垆

    源见“文君沽酒”。美称酒肆。清王士禛《沁园春.偶兴与程村羡门同作》词之一:“忆卓女垆边,花笼赵瑟;要离冢畔,霜淬吴钩。”

  • 巴蛇

    《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相传巴蜀的大蛇能吞食大象,吃下去三年后,才吐出象的骨头。后因以比喻贪求过甚的意思。谚语称:“人心不足蛇吞象。”晋.左思《吴都赋》:“屠巴蛇,出象骼。”

  • 九老

    源见“九老图”。指唐白居易退居洛阳时经常聚会的九位老人。宋王安石《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之二:“颓然如九老,白发连苍髯。”【词语九老】   汉语大词典:九老

  • 钗股分金

    南朝 梁陆罩《闺怨》诗:“自怜断带日,偏恨分钗时。留步惜余影,含意结愁眉。徒知今异昔,空使怨成思。欲以别离意,独向蘼芜悲。”唐白居易《长恨歌》:“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

  • 清风生麈柄

    源见“麈尾清谈”。借指谈论高雅生趣。宋曾巩《东轩小饮呈坐中》诗:“谈剧清风生麈柄,气酣落日解带镮。”

  • 万里鹏飞

    同“万里扶摇”。清毛奇龄《喜迁莺》词:“万里鹏飞在望,看金幕传金盏。”

  • 精卫心

    源见“精卫填海”。比喻献身正义事业的精诚之心。宁调元《秋兴用草堂韵》:“分波终仗灵犀力,填海犹存精卫心。”

  • 华亭鹤

    源见“华亭鹤唳”。指代故乡、旧地的事物或人。《剪灯新话.龙堂灵会录》:“人生在世间,贵乎得所图。问渠华亭鹤,何似松江鲈?”苏玄瑛《耶婆提病中末公见示新作》诗:“君为塞上鸿,我是华亭鹤。遥念旷处士,对花

  • 白云之望

    同“白云亲舍”。明陈汝元《金莲记.饭鱼》:“万里关山,时切白云之望;千秋尘土,怕为赤族之诛。”

  • 刘氏袒

    源见“左右袒”。谓支持皇帝的一方。清黄遵宪《再述》诗之三:“朝议正为刘氏袒,里优忽唱李公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