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愧蔡邕碑

不愧蔡邕碑

源见“郭泰碑铭”。指墓碑内容真实。宋苏轼《孔长源挽词》之一:“少年才气冠当时,晚节孤风益自奇。君胜宜为夫子后,林宗不愧蔡邕碑。”


【典源】《世说新语·德行》“郭林宗至汝南”条注引晋·司马彪《续汉书》曰:“郭泰字林宗,太原介休人。泰少孤,年二十,行学至城阜屈伯彦精庐,乏食,衣不盖形,而处约味道,不改其乐。李元礼一见称之曰:‘吾见士多矣!无如林宗者也。’及卒,蔡伯喈为作碑曰:‘吾为人作铭,未尝不有惭容,唯为郭有道碑颂无愧耳!’”《后汉书·郭太列传》亦载,文大略同。

【今译】 后汉郭泰字林宗,少时孤贫,勤学不辍,终成博通经典的大儒,他曾举有道 (汉时选举科目之一) 而不就,居家教授,弟子千余人,德才为时人敬重。郭泰死后,蔡邕 (字伯喈) 为其写铭文,蔡邕说:“我为许多人写过碑铭,往往多溢美之辞,使我惭愧不安。惟有给郭有道写碑铭,我心中无愧。”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德高望重,盛名符实,也用以指直书无愧。

【典形】 不愧蔡邕碑、伯喈无愧、林宗墓上碑、无愧辞。

【示例】

〔不愧蔡邕碑〕 宋·苏轼《孔长源挽词》之一:“君胜宜为夫子后,林宗不愧蔡邕碑。”

〔伯喈无愧〕 唐·王勃《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惠寺碑》:“林宗有道,伯喈无愧。”

〔林宗墓上碑〕 清·唐孙华《挽同年钱心水进士》:“摛辞愧乏中郎笔,辜负林宗墓上碑。”

〔无愧辞〕 唐·李商隐《撰彭阳公志文毕有感》:“敢伐不加点,犹当无愧辞。”


猜你喜欢

  • 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天下

    争臣:诤谏之臣。 无道的天子,身边如果有七个直言敢谏的大臣,也还不致亡国。 旧指争臣身系国之安危,极为重要。语出《孝经.谏诤章》:“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韩诗外传》卷一〇:“

  • 秦王射鱼

    《史记.秦始皇本纪》:“方士徐巿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

  • 请先入瓮

    源见“请君入瓮”。谓先受审认罪。元纪君祥《赵氏孤儿》二折:“则说老匹夫请先入瓮。”【词语请先入瓮】  成语:请先入瓮汉语大词典:请先入瓮

  • 茂先王佐

    《晋书.张华传》:“张华字茂先……器识宏旷,时人罕能测之。初未知名,著《鹪鹩赋》以自寄。”“陈留阮藉见之,叹曰:‘王佐之才也。’由是声名始著。”据《晋书》载,西晋学者、文学家张华(字茂先)入仕前因著有

  • 币重而言甘,诱我也

    财礼丰厚而语言甜蜜,这是在诱骗我们上当。语出《左传.僖公十年》:“郤芮曰:‘币重而言甘,诱我也。’”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察情》:“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币重而言甘者,诱我

  • 天生我才必有用

    我既具有天生的才能,一定会派有用场。 形容人们自信能够用世的乐观态度。语出唐.李白《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陈鲁民《我也能演电影》(《中国青年报》1993年1月17日):“‘天

  • 章满公车

    源见“三千牍”。章,奏章;公车,汉代接待臣民上书的官署。形容奏章之多。明沈德符《野获编.兵部》:“建白者章满公车。”【词语章满公车】  成语:章满公车汉语大词典:章满公车

  • 臂若枯枝

    《庄子.达生》:“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吾处身也,若橛株枸;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

  • 纶巾羽扇

    头戴纶巾,手持羽扇。多用以形容飘逸潇洒或儒雅风流的风度。唐 吕岩《雨中花》词:“岳阳楼上,纶巾羽扇,谁识天人。”清 顾炎武《复周制府书》:“雅歌投壶,祭颍阳之取人皆用经术;纶巾羽扇,诸葛公之为将足见风

  • 鲁人疑海鸟

    源见“鲁禽情”。指违背天性,束缚性情。唐罗隐《村桥》诗:“莫学鲁人疑海鸟,须知庄叟恶牺牛。”